我是一名黄埔后代。从小,我就从父辈朴实的口述中,感受到先辈们为国家独立、民族复兴慷慨以赴的拳拳之心和果敢坚毅。特别是从他们的口中,我初步感悟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道理。
在父辈的影响和组织的关心下,1996 年,我加入了民革。当时民革省委主委童傅和专职副主委范毓虎,都是辛亥后人,一个是数学力学专家,一个是电真空化学工艺专家。在我加入民革之初,他们就谆谆教导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前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共同奋斗是关键。他们还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要求我立足专业,围绕中心,履行好一名参政党党员的职责,积极参政议政。
2005 年的金秋九月,我走进了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参加由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主办的第 10 期民主党派骨干培训班,从此开启了我学习研究的另一扇大门。后来,我又多次参加中央统战部、民革中央和其他方面组织的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的各类教育培训。
在社院,我系统学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夺取胜利的辉煌史,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史,学习了民主党派产生与发展的光辉历程。通过学习,我深刻地体悟和领会到近代以来,先辈们舍生取义,前仆后继,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和带领中华儿女取得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内在历史逻辑;深刻地体悟和领会到孙中山先生以其“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慨叹“最大的问题之一是没有把整个社会聚合为一个整体”,到毛泽东主席豪迈地宣告“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划时代意义;深刻地体悟和领会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诚如“众星拱北、万水朝东”,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
伴随着学习,我在专业学术领域和参政履职的实践中渐渐成长起来, 教学科研、参政履职相互促进,能力和水平双双得到提高。我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霍英东基金项目等 10 多个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获国家电力公司、江苏省政府、江苏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奖。我主持的“城区用户与电网供需友好互动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课题,是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后首批立项的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先后被评为水利部优秀教师、江苏省“333 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8 年后, 历任河海大学电气工程系主任、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电气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河海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河海大学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河海大学副校长。
在参政党自身建设和参政议政的舞台上,我也得到锻炼和进步。2007 年起,先后当选为民革江苏省委副主委、江苏省第九届政协委员、省第九届青联委员、省第九届妇联执委、省黄埔亲属联谊会副会长和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我在科学研究和参政议政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中,找到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肯綮和抓手,找到了运用科学思维和科技成果直接或间接转化为参政履职成果的门径和乐趣。先后在全国政协就《加强电商监管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完善电商监管,推进品牌建设》《政校协作、打好减负组合拳》《全面提升农产品销售市场监管水平》等作了大会发言和双周协商会发言。更重要的是,我从科研、参政“双促进”“双提高”中,亲身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飞跃,亲身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日益进步和成熟,从而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017 年起,我先后担任民革南京市委主委、民革江苏省委主委、民革中央常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十三届省人大代表。由于组织的关心和同志们的信任,我个人有幸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共产党建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时代,有了为江苏民革和江苏人民服务的更大的舞台,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几年来,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四新三好”的要求和江苏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殷殷嘱托, 在民革中央和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亲身参与新时代参政党建设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伟大实践。
我为能亲自参与新冠疫情阻击战感到自豪。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中共中央统揽全局、运筹帷幄,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同心抗疫,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雄壮举。大战大考中,江苏坚持可知可控、精准防控, 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战场都交上了一份彰显“江苏力量”、体现“江苏效率”、展现“江苏担当”的优异答卷。江苏民革各级组织和广大民革党员发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优良传统,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捐款捐物累计 5377.84 万元,报送社情民意信息 269 篇,刊发宣传报道 1473 篇(次)。经过大战大考的淬炼,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风雨来袭时,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应对惊涛骇浪、战胜风险挑战的可靠保证!
我为江苏民革结对帮扶的贵州省纳雍县猪场乡能如期脱贫感到欣慰。根据民革中央的要求,江苏民革对口猪场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我先后三次带队到猪场乡调研,主持帮扶项目的形成、落地和推进,动员和组织全省民革各级组织参与结对帮扶工作,形成了 8 大类 33 个帮扶项目,开展扶贫考察和帮扶活动 70 批次,参与人数 516 人次,累计投入帮扶资金 663 万元。江苏民革结对帮扶的猪场乡以“零问题”“零佐证”“高评价”的优异成绩出列。参与脱贫帮扶的实践,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办成更多像脱贫攻坚这样的大事难事, 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我要向全省民革同志表达我由衷的感谢,感谢他们对民革江苏省委和我个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四年来,民革江苏省委以“深入学习、培养骨干、提升能力、做出品牌”为工作总基调,确立了“一个目标、两个重点、三个网络、四个平台”的工作主抓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网络,打造“中山博爱”品牌,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综合能力显著提升。承办了两届由民革中央和省政协主办的“健康中国发展大会”,成为民革江苏省委参政履职、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品牌。2020 年,民革江苏省委的参政议政工作受到民革中央三项表彰,创历史最好成绩。民革江苏省委也被评为江苏省服务高质量发展一等奖单位。这一切离不开江苏民革各级组织和广大民革党员的努力和奉献。
当然,我还要感谢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回顾我个人的成长经历, 省社院是我体悟和实践“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领路人。“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之际,深感唯有负重前行,才能不负期望。我们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奋进;千种回忆、百般思量凝聚成一句话,那就是“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