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乡农村老年人的现状及对策

2019-03-05    来源:来源:办公室 赵 丹     作者:

 

    我的老家位于镇江市镇江新区大路镇圌山脚下。2009年,镇江新区试点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该工程建成后,拆迁农户实行集中居住。我老家也在其中,拆迁安置在大港平昌新城。在那里集中居住的老人偏多,因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将农村现有农用地、村庄和其他建设用地进行综合整治,整体承包出去,农民没地可种,年轻人大多数都外出打工。我奶奶、外婆以及父母是2017年才入住平昌新城的,因为他们都老了,所以特别关心他们在那生活得好不好。正好借此乡情微调的机会,了解农村老人集中居住后的生活情况。

    春节回老家,汽车驶入拆迁安置的平昌小区时,直接映入眼帘的便是道路两旁的长椅上坐满了老人,他们晒着太阳、聊着天,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微笑,自然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些老人们生活好吗?虽然他们看上去眉目低垂,白发苍苍,背影佝偻,步履蹒跚,但那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却给出了完美的答案。

    一、居住环境舒适。这里,高楼林立,老人们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安置房,虽然装修简洁,但干净、舒适;这里,交通便捷,通往大路镇、大港新区以及镇江市区的公交班次很多,而且几乎每个小区门口都有站台,老年人出行方便,经常相约坐公交去镇上喝一碗正宗的羊肉汤,吃一碗老字号的长鱼面,生活有滋有味;这里,公共设施齐全,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社区服务,应有尽有。

    二、邻里关系和睦。现在的左邻右舍虽然不是以前村里门前屋后的老邻居,但这些乡风淳朴老人们很快就建立起新的感情。他们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年纪大点的老人下楼晒被褥,那些楼下聊天的老人见了,不用招呼,就会主动迎上前去,抱过被褥,帮着牵绳晒被。他们相互交流,家长里短。天气晴朗的日子,他们相约着一起到小区的长椅上或广场上晒太阳,拉家常,增感情。他们相互来往,互赠有无。子女、晚辈、亲戚送的一些食品,他们会分享给左邻右舍;自己做的可口饭菜,也会邀请左邻右舍共同品尝。农村人那种端着饭碗四处串门的情景在这儿也随处可见,邻里之间的感情并没有因为所谓的";钢筋水泥";和";防盗窗";所阻隔。

    三、社会保障到位。老年人每月享有781元的涉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金,140元的基础养老金;70岁以上的老人坐公交和游园免费;政府每年为60岁以上的老人购买老年意外险,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有所提高;民政部门每年给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助,8089600元,90991200元,100岁以上4800元,重阳节上门慰问;镇江首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在平昌新城新荗社区开业,为平昌老年人提供食、住、娱、医、养、护一站式全方位服务,使他们幸福地安度晚年。

    四、文化生活丰富。老年人茶余饭后,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和身体情况,有的读书、看报,有的唱歌、跳舞,有的打牌、下棋,有的钓鱼、爬山,生活丰富多彩。每个小区都设有老年人活动室、老幼谈心室、健身广场,为老年人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了必要场所。每个社区都成立了老年协会,定期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活跃他们的生活,锻炼他们的体魄。

    虽然通过走访部分老人得知他们对现在的生活比较满意,也较为幸福,但是走访乡镇干部时,他们说出了老年人未说出的一些困难及问题。如老年工作多头管理、老年人扶持模式单一、社区医院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看病需求等。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浅谈几点建议:

    一是完善老年人管理体制。据了解,目前,大港新区虽然有关工委、老年协会、民政部门等协同负责全区老年人相关工作,但多头管理会导致工作交叉、重复、遗漏,相互之间交流不顺畅、信息不共享、资源不流通。建议要加强组织领导,县(区)以下政府设立专门的老年人工作业务主管部门,进一步充实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老龄工作人员配置。

    二是建立老年人信息平台。建议以县(区)为单位,统一建立老年人信息资料数据库和平台系统,做到县(区)、乡镇、行政村";三级联网";、互联互通。适时,与政府部门集成管理平台相连接,将老年人特别是留守老人纳入集成管理跟踪系统,以便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三是探索老年人扶持模式。留守老人大多生活困难,需要救助,特别是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探索开启对于留守老人的扶持政策和具体形式。可以选择部分社区作为试点,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情施策,不断积累经验,形成有共性、可复制、能推广的留守老人";振兴计划";。

    四是提优老年人医疗服务。留守老人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患有疾病,且随年龄的不断增长,健康状况也每况愈下。虽说近年来,国家重视";三农";问题,农村基本医疗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社区医院的医疗条件也比以前好了,但医疗设施和医疗水平仍与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不相适应。老年人生病在社区医院难以得到有效救治,还是得到市区三甲医院,就医的便利性没有保障,同时还增加了就医成本,延缓了就医时间。为此,建议政府加大医疗经费投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优化医疗器械设施,提高医疗救治水平。同时,要大力发展医疗互助、居家养老、家庭医生新模式,让留守老人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浅谈家乡农村老年人的现状及对策
2019-03-05

 

    我的老家位于镇江市镇江新区大路镇圌山脚下。2009年,镇江新区试点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该工程建成后,拆迁农户实行集中居住。我老家也在其中,拆迁安置在大港平昌新城。在那里集中居住的老人偏多,因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将农村现有农用地、村庄和其他建设用地进行综合整治,整体承包出去,农民没地可种,年轻人大多数都外出打工。我奶奶、外婆以及父母是2017年才入住平昌新城的,因为他们都老了,所以特别关心他们在那生活得好不好。正好借此乡情微调的机会,了解农村老人集中居住后的生活情况。

    春节回老家,汽车驶入拆迁安置的平昌小区时,直接映入眼帘的便是道路两旁的长椅上坐满了老人,他们晒着太阳、聊着天,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微笑,自然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些老人们生活好吗?虽然他们看上去眉目低垂,白发苍苍,背影佝偻,步履蹒跚,但那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却给出了完美的答案。

    一、居住环境舒适。这里,高楼林立,老人们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安置房,虽然装修简洁,但干净、舒适;这里,交通便捷,通往大路镇、大港新区以及镇江市区的公交班次很多,而且几乎每个小区门口都有站台,老年人出行方便,经常相约坐公交去镇上喝一碗正宗的羊肉汤,吃一碗老字号的长鱼面,生活有滋有味;这里,公共设施齐全,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社区服务,应有尽有。

    二、邻里关系和睦。现在的左邻右舍虽然不是以前村里门前屋后的老邻居,但这些乡风淳朴老人们很快就建立起新的感情。他们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年纪大点的老人下楼晒被褥,那些楼下聊天的老人见了,不用招呼,就会主动迎上前去,抱过被褥,帮着牵绳晒被。他们相互交流,家长里短。天气晴朗的日子,他们相约着一起到小区的长椅上或广场上晒太阳,拉家常,增感情。他们相互来往,互赠有无。子女、晚辈、亲戚送的一些食品,他们会分享给左邻右舍;自己做的可口饭菜,也会邀请左邻右舍共同品尝。农村人那种端着饭碗四处串门的情景在这儿也随处可见,邻里之间的感情并没有因为所谓的";钢筋水泥";和";防盗窗";所阻隔。

    三、社会保障到位。老年人每月享有781元的涉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金,140元的基础养老金;70岁以上的老人坐公交和游园免费;政府每年为60岁以上的老人购买老年意外险,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有所提高;民政部门每年给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助,8089600元,90991200元,100岁以上4800元,重阳节上门慰问;镇江首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在平昌新城新荗社区开业,为平昌老年人提供食、住、娱、医、养、护一站式全方位服务,使他们幸福地安度晚年。

    四、文化生活丰富。老年人茶余饭后,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和身体情况,有的读书、看报,有的唱歌、跳舞,有的打牌、下棋,有的钓鱼、爬山,生活丰富多彩。每个小区都设有老年人活动室、老幼谈心室、健身广场,为老年人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了必要场所。每个社区都成立了老年协会,定期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活跃他们的生活,锻炼他们的体魄。

    虽然通过走访部分老人得知他们对现在的生活比较满意,也较为幸福,但是走访乡镇干部时,他们说出了老年人未说出的一些困难及问题。如老年工作多头管理、老年人扶持模式单一、社区医院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看病需求等。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浅谈几点建议:

    一是完善老年人管理体制。据了解,目前,大港新区虽然有关工委、老年协会、民政部门等协同负责全区老年人相关工作,但多头管理会导致工作交叉、重复、遗漏,相互之间交流不顺畅、信息不共享、资源不流通。建议要加强组织领导,县(区)以下政府设立专门的老年人工作业务主管部门,进一步充实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老龄工作人员配置。

    二是建立老年人信息平台。建议以县(区)为单位,统一建立老年人信息资料数据库和平台系统,做到县(区)、乡镇、行政村";三级联网";、互联互通。适时,与政府部门集成管理平台相连接,将老年人特别是留守老人纳入集成管理跟踪系统,以便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三是探索老年人扶持模式。留守老人大多生活困难,需要救助,特别是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探索开启对于留守老人的扶持政策和具体形式。可以选择部分社区作为试点,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情施策,不断积累经验,形成有共性、可复制、能推广的留守老人";振兴计划";。

    四是提优老年人医疗服务。留守老人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患有疾病,且随年龄的不断增长,健康状况也每况愈下。虽说近年来,国家重视";三农";问题,农村基本医疗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社区医院的医疗条件也比以前好了,但医疗设施和医疗水平仍与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不相适应。老年人生病在社区医院难以得到有效救治,还是得到市区三甲医院,就医的便利性没有保障,同时还增加了就医成本,延缓了就医时间。为此,建议政府加大医疗经费投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优化医疗器械设施,提高医疗救治水平。同时,要大力发展医疗互助、居家养老、家庭医生新模式,让留守老人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