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心理建设 提升幸福感

2016-05-04    来源:人事处     作者:

 


《你幸福吗》,这是2012年中秋、国庆假日期间,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百姓心声》栏目特别策划的假日调查节目,节目播出后,负面声音此起彼伏,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现在社会上这么多孩奴车奴房奴,真的有这么幸福吗?";一位哈尔滨女观众的反问,引发了我们的深思。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百姓价值取向出现了日益多元化的倾向。物质生活的富裕并未托起精神生活的富有。面对社会竞争加剧所导致的压力感,生活节奏加快所带来的紧张感,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引起心理失衡,文化价值观念的变迁造成心理上的困惑,社会陌生性增加导致归属感程度的降低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人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工作、生活、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能够正确面对压力,进行心理调适,并能够释放压力的人仍占社会主流,但是我们也不能对身边出现的一些现象漠视不管。人民网曾发表题为《加强心理建设是国家发展需要》的文章,其中就强调了心理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建设是国家发展的迫切现实需求。同样,加强心理建设和心理疏导对一个单位的来说也会起到很大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心理建设和心理防范呢?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 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正面去宣传、引导,不要一谈到心理就觉得是问题,心理工作并不神秘。在美国,每1000人中就有1名心理咨询师,我国已经正式推出《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并将心理咨询师正式列入《中国职业大典》。在20027月,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项目正式启动,全国统一鉴定考试每年举办两次。在我国政府制定的小康社会十大标准中,已将";每千人拥有一名心理咨询师";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从而增强国民的";幸福感、心理卫生指数";。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0万人参加了心理咨询师培训,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经通过考试取得了从业资格,并在心理咨询工作的岗位上开始逐渐发挥作用。心理工作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平时可以通过听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和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指导生活。

二是加强人文关怀  坚持以人为本,把满足群众的心理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理解、关心、帮助他们,做他们的贴心人。讲个小故事:《天使的翅膀》有一个小男孩由于出生时生了重病,通过手术才挽救了生命,可背上也留下了两道明显的伤痕。这伤痕很长,从颈部一直到腰部,所以他非常害怕换衣服,尤其是上体育课。可时间一长,他背上的伤疤还是被同学们发现了。";好可怕呀!";";你的背上好恐怖!";这件事发生以后,小男孩的妈妈找到班主任,说明了原因。第二天再上体育课换衣服时,老师慢慢地走向小男孩,然后露出诧异的表情对同学们说:";老师以前听过一个故事,好想现在就讲给你们听啊 !";同学们都充满了期待、好奇,";这是一个传说,每个小朋友都是天上的天使变成的,有的天使变成小孩时,很快就把他们的翅膀脱下来了,有的小天使动作比较慢,来不及脱下他的翅膀!这个时候,那个天使变成的小孩子,就会在背上留下两道伤痕。";";那这就是天使的翅膀呀!";同学们指着小男孩的背部纷纷发出惊叹。";对呀!";老师的脸上露出神秘的微笑。突然,一个小女孩天真地说:";老师,我们可不可以抚摸一下小天使的翅膀?";";这要问问小天使肯不肯啊?";老师微笑着向小男孩眨了眨眼睛。 小男孩鼓起勇气,羞怯地说:";好!"; 女孩轻轻地摸了摸他背上的疤痕,高兴地叫了起来:";啊,我摸到天使的翅膀了!";有时候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是健全心理预防机制  要了解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做好适时应对;要了解掌握心理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有效对策。能熟练运用心理学知识时,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把心理建设与平时加强思想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感情交流、谈心谈话等活动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疏导。比如:在对重大社会群体事件的研究中发现,如果能及时了解在不同时段民情民意,通过心理干预完全有可能疏导缓解、甚至化解掉可能的危险因素,从而导向积极的一面,释放压力,解决问题。

四是提升心理工作水平  一是能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提供一些心理调适的技巧。如转移注意力  当你遇到挫折感到苦闷、烦恼情绪处于低潮时,就暂时抛开跟前的麻烦.不要再去想,而把注意力转移到较感兴趣的活动和话题中去。如合理发泄情绪,是指在适当的场合,采取适当的方法、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如有意识地自我控制情绪。在陷入消极情绪而难以自拔时,应有意识地用理智去控制。等事情过去以后,会发觉真的算不了什么。二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沟通。三是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摄影、写随笔,如外出散步,社院近两年,变化很大,坐落在钟山脚下的社院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无论你是漫步在月牙湖边,还是竞走在中山陵栈道,还是明孝陵的大道,欣赏的是风景,愉悦的心情,同事间边走边聊,自然也是舒缓情绪的最好方法。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人际网络,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脱离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心理和谐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力量,而每一个人的行为都被自己的心理支配着。学习心理学,通过一些好的方法和技巧,化解情绪,管理好情绪,也便有了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一个人有了好的精神面貌,心理一定是愉快的,也是一个快乐的人。因为你是快乐的,你就是幸福的。


 


 


 


 



 

 

注重心理建设 提升幸福感
2016-05-04

 


《你幸福吗》,这是2012年中秋、国庆假日期间,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百姓心声》栏目特别策划的假日调查节目,节目播出后,负面声音此起彼伏,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现在社会上这么多孩奴车奴房奴,真的有这么幸福吗?";一位哈尔滨女观众的反问,引发了我们的深思。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百姓价值取向出现了日益多元化的倾向。物质生活的富裕并未托起精神生活的富有。面对社会竞争加剧所导致的压力感,生活节奏加快所带来的紧张感,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引起心理失衡,文化价值观念的变迁造成心理上的困惑,社会陌生性增加导致归属感程度的降低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人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工作、生活、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能够正确面对压力,进行心理调适,并能够释放压力的人仍占社会主流,但是我们也不能对身边出现的一些现象漠视不管。人民网曾发表题为《加强心理建设是国家发展需要》的文章,其中就强调了心理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建设是国家发展的迫切现实需求。同样,加强心理建设和心理疏导对一个单位的来说也会起到很大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心理建设和心理防范呢?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 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正面去宣传、引导,不要一谈到心理就觉得是问题,心理工作并不神秘。在美国,每1000人中就有1名心理咨询师,我国已经正式推出《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并将心理咨询师正式列入《中国职业大典》。在20027月,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项目正式启动,全国统一鉴定考试每年举办两次。在我国政府制定的小康社会十大标准中,已将";每千人拥有一名心理咨询师";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从而增强国民的";幸福感、心理卫生指数";。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0万人参加了心理咨询师培训,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经通过考试取得了从业资格,并在心理咨询工作的岗位上开始逐渐发挥作用。心理工作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平时可以通过听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和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指导生活。

二是加强人文关怀  坚持以人为本,把满足群众的心理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理解、关心、帮助他们,做他们的贴心人。讲个小故事:《天使的翅膀》有一个小男孩由于出生时生了重病,通过手术才挽救了生命,可背上也留下了两道明显的伤痕。这伤痕很长,从颈部一直到腰部,所以他非常害怕换衣服,尤其是上体育课。可时间一长,他背上的伤疤还是被同学们发现了。";好可怕呀!";";你的背上好恐怖!";这件事发生以后,小男孩的妈妈找到班主任,说明了原因。第二天再上体育课换衣服时,老师慢慢地走向小男孩,然后露出诧异的表情对同学们说:";老师以前听过一个故事,好想现在就讲给你们听啊 !";同学们都充满了期待、好奇,";这是一个传说,每个小朋友都是天上的天使变成的,有的天使变成小孩时,很快就把他们的翅膀脱下来了,有的小天使动作比较慢,来不及脱下他的翅膀!这个时候,那个天使变成的小孩子,就会在背上留下两道伤痕。";";那这就是天使的翅膀呀!";同学们指着小男孩的背部纷纷发出惊叹。";对呀!";老师的脸上露出神秘的微笑。突然,一个小女孩天真地说:";老师,我们可不可以抚摸一下小天使的翅膀?";";这要问问小天使肯不肯啊?";老师微笑着向小男孩眨了眨眼睛。 小男孩鼓起勇气,羞怯地说:";好!"; 女孩轻轻地摸了摸他背上的疤痕,高兴地叫了起来:";啊,我摸到天使的翅膀了!";有时候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是健全心理预防机制  要了解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做好适时应对;要了解掌握心理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有效对策。能熟练运用心理学知识时,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把心理建设与平时加强思想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感情交流、谈心谈话等活动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疏导。比如:在对重大社会群体事件的研究中发现,如果能及时了解在不同时段民情民意,通过心理干预完全有可能疏导缓解、甚至化解掉可能的危险因素,从而导向积极的一面,释放压力,解决问题。

四是提升心理工作水平  一是能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提供一些心理调适的技巧。如转移注意力  当你遇到挫折感到苦闷、烦恼情绪处于低潮时,就暂时抛开跟前的麻烦.不要再去想,而把注意力转移到较感兴趣的活动和话题中去。如合理发泄情绪,是指在适当的场合,采取适当的方法、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如有意识地自我控制情绪。在陷入消极情绪而难以自拔时,应有意识地用理智去控制。等事情过去以后,会发觉真的算不了什么。二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沟通。三是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摄影、写随笔,如外出散步,社院近两年,变化很大,坐落在钟山脚下的社院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无论你是漫步在月牙湖边,还是竞走在中山陵栈道,还是明孝陵的大道,欣赏的是风景,愉悦的心情,同事间边走边聊,自然也是舒缓情绪的最好方法。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人际网络,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脱离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心理和谐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力量,而每一个人的行为都被自己的心理支配着。学习心理学,通过一些好的方法和技巧,化解情绪,管理好情绪,也便有了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一个人有了好的精神面貌,心理一定是愉快的,也是一个快乐的人。因为你是快乐的,你就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