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讲了这样一段话:";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不断提升工作精气神。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3月20日,党建网微平台发了一篇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继承的传统、弘扬的精神、发扬的作风、保持的状态讲话摘要,标题是《军队要有5种精气神》,主要是:1、艰苦奋斗、奋发有为;2、只争朝夕、时不我待;3、积极主动、改革创新;4、踏石留印、抓铁有痕;5、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2月23日,我院召开作风建设大会时,周书记也讲一段话,大意是个别同志存在";精神不够振奋、工作不够主动、责任不够明确";等问题,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有人对精神萎靡、不思作为,守摊子、混日子的人比喻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们有个别同志,甚至每天连撞钟都做不到。面对这些问题怎么办?周书记也给我们明确了方法,就是要提振精气神!
为什么各级领导都在强调精气神问题?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组织者、参与者、推动者,尤其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邓小平同志也说过,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新路好路。";树活风雨土,人活精气神。"; 精气神是党员干部精神状态的概括、干事创业的源泉。精气神犹如发动机的燃油,燃油充沛,发动机才能动力澎湃。
当前,同样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为什么有的地方经济持续下滑,有的地方却逆势上扬?为什么有的部门能对工作部署盯得很紧、抓得很实,有的部门却拿事不当事,干到哪算哪?造成这种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精气神不一样,工作的执行力不一样。正如周书记在学院作风建设大会上说的,提振精气神,激情干工作,是加强学院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高标准完成年度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建院60周年的迫切需要。
作为刚加入社会主义学院大家庭的一名军转,提振精气神,激情干工作,我当前迫切需要努力的是"三戒三强"。
一是戒于惰、强于勤。树立和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首先要克服惰性,从勤奋开始。三条:第一条,戒除学习上的赖惰。积极主动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省委关于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和社会主义学院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学习社会主义学院的历史文化、优良传统、人文精神、先进典型、工作套路,等等,特别是社院与党同心、凝聚共识,掌握规律、服务大局,坚持原则、发扬民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精神,对诸位来讲是耳熟能详、轻车熟路,而对于我来说就是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起点。怎么办?就是戒除惰性,勤奋学习。第二条,戒除思想上的懒惰。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清醒方能行动自觉。我刚才讲了那么多需要认真学习的东西,如果不结合实际思考消化,就形不成自觉的行动,也指导不了自己的工作。怎么办?就是要勤于动脑,勤于思考,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把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成果,积极地运用到自己所从事的各项工作中去。第三条,戒除工作上的懒惰。勤政是党对各级干部的一贯要求,也是党员干部的一个基本素养。周书记所讲到的个别同志身上存在的个别问题,什么原因?我认为归根结底是害怕艰苦,贪图安逸、乐于享受造成的。这种精神状态,有悖于改革发展的年代,有损于党员干部的形象。怎么办?就是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积极进取,狠抓落实。
二是戒于松、强于严。在从严治党新常态的当下,一定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三条:第一条,原则不能松。依法按章办事,正确行使手中权力,是党员干部特别是机关干部的基本要求。在面对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问题时,在面对违规、越权现象时,怎么办?就是要旗帜鲜明,态度坚决,违反原则的事不办,超出权限的事不做。第二条,规律不能违。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有规律可循,最忌在工作中自以为是、主观臆断。怎么干?就是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相信和依靠群众,自觉遵循客观规律。第三条,标准不能低。执行上级决策指示和完成工作任务时,一定不能随意降低标准、降低质量,甚至寻找借口进行应付。怎么做?就是经常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领导交办的任务和自己分管的工作,注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各项工作落实的质量。
三是戒于浮、强于实。纠正周书记指出的工作中存在的虚、拖、浮等现象,我认为最根本的是要治浮。也是三条:第一条,要从工作实效出发。就是要坚持对领导负责与对自己负责相统一,讲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让领导放心,让同事信任。第二条,要从提高自控能力做起。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永远保持勤奋扎实的作风。第三条,要从提高工作效益入手。就是要少说空话,多做实事。想问题、办事情都要着眼于社院的建设发展,着眼于领导和同事的满意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