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作风建设,各类媒体、媒介上都有很多理论性的文章和话语,例如:加强思想教育、严明政治和工作纪律、树立良好的工作习惯、加强团结等等。今天,我想换个角度,借助《西游记》的故事片段来谈谈如何认识作风建设和树立良好工作作风。
首先,作风是形象的体现。通常来说,就是看一个人有没有精气神。古人说:";树活风雨土,人活精气神";,精气神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坚实基础,有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就能够鼓足干劲,做好工作,就能够凝聚力量,开拓进取。唐僧的形象给人看上去就是有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感觉,这就是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
其次,作风是价值的体现,或者叫做人生目标的实现。伟大事业的起航,源于伟大的理想。理想,可以是你的目标,可以是你的坚守,也可以是你的指路明灯。唐僧的目标就是去西天求取真经,不管路有多远、有多艰险,他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而且,他能带动其他三个徒弟树立共同的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在所不惜。伟大理想变成活生生的现实,源于优良作风的保证。在取经的路上,师徒四人历经十四年寒暑,九九八十一磨难,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这一路上由于有妖魔鬼怪的袭扰(这里可以理解为外在因素的干扰),使得某些同志在一个时间段理想信念产生波动,内部团结出现裂痕,求取真经的目标险些功亏一篑,但最后还是因为对目标的认同感把大家又拉回到了一起。其实,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比如";四风";问题,有些是我们自身就存在的,有些是接触到这些不良风气后沾染上的,它的破坏力是很强的,会让人在一段时间内失去判断力,甚至破坏人的整个免疫系统。而这时,就需要有个大家都认同的目标来维系,那这个目标是什么呢?就是认真工作,实现理想。只有好好工作,才能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才能得到领导和周围人的认可,才能体现对家人、对单位、对社会的责任,从而才能更好地生活。
再次,作风需要慢慢培养。优良的作风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我们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努力学习、总结和实践,并通过组织的引导、培养、监督和督促共同形成的。咱们再回到《西游记》的场景里,孙悟空是石头里蹦出的野猴子,还在花果山占山为王,后来常被称为";泼猴";;猪八戒也不过是一头猪;沙和尚是流沙河的妖怪。这三个徒弟可以说工作作风都不是太好,是经过唐僧的引导、教育、管教后,慢慢地走上正轨的,虽然这中间也有很多反复,但他们跟唐僧一样,最后都修成了正果,成了佛。其实,每个人在工作中常常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干扰,有家庭的、社会的、同事之间的,有工作上的、情感上的,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或多或少的对我们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唐僧就存在太容易相信和可怜人这个问题,每次孙悟空外出侦查的时候,都会给唐僧画一个圈,让他无论如何都不能出圈,但是每次唐僧都会被妖怪扮演的可怜人给诱骗出来。因此,在作风养成的道路上,既要有";痛改前非";的决心,又要有";润物无声";的耐心,更要有";志在必得";的信心,不断地加强学习和总结,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接受组织的培养和监督,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查漏补缺。
最后,作风需要制度约束。制度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人们依靠制度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制度包括:约定俗成的道德观念,法律,法规等。唐僧用紧箍咒来约束徒弟们,这可以称作";他律";;同时,他还以佛家戒律来严格要求自己,这可以称作";自律";。现实中,除了少数刚性单位使用";他律";比较多外,大多数单位应该是以";自律";居多。有些人可能认为制度是牵绊,会束缚自己的手脚,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只要自己注意点就行了。殊不知,这种自信要不得。试想,一个连制度都不能好好遵守的人,那他的自律能力又能有多强呢?他又怎么能够保证自己的工作不会出现问题?其实,制度是个好东西,我们应该对它常怀敬畏之心。就如同风筝需要线来牵引一样,一旦挣脱了线的牵引,风筝必将粉身碎骨。严格落实制度,不但不会束缚我们的手脚,反而可以让我们大有作为,它可以保证我们的工作不会偏离方向,可以保证我们在工作中不会";触礁";,它可是真正的";指南针";和";防弹衣";啊!因此,对严格落实制度既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素质,也更是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