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回趟老家秣陵。秣陵坐落在南京的东南面,街道历史悠久,是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古老的秦淮河哺育着两岸人民,清朝文学巨匠吴敬梓的";一带江城新雨后,杏花深处秣陵关";。深刻诠释了秣陵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被称为";金陵文化";、";秦淮文化";的发源地和";摇篮";,素有";先秣陵,后金陵";之说。
每次回家都感觉家乡的变化,或许是内心的一份牵挂,或许是心中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淡淡乡愁,使我时时关注她,思念她。
自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来,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按照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做出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1.村级情况。秣陵街道地处江宁区中部,2006年区划调整由原秣陵、百家湖、方山三个街道合并成立。经过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秣陵街道目前共有30村、社区,人口40多万,其中常住人口21.5万,流动人口24万,是全区人口规模最大的街道。
2.示范村建设情况。两年多来,秣陵街道农业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流动人口剧增,带来蔬菜瓜果等新鲜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推动秣陵街道种植结构调整。目前,蔬菜瓜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
3.社区绿化美化。新建村中水泥道路1900平方米,兴建停车场
4.经济状况。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6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8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8.5亿元,分别比2013年增长15%、18.2%和11.6%。农民人均纯收入2.22万元,主要经济指标连续3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综合实力名列全市郊县";二十强镇街";第三,连续四年获市先进制造业主导型镇街考核一等奖。
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秣陵街道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现状与目标的反差,观念与要求失衡,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村级经济十分薄弱。就秣陵街道目前的情况而言,经济整体水平不高,尤其村级差距大。除了个别社区经济基础较好,更多的村(社区)仅仅停留在要靠争取资金维持";生活";的水平上,
二是基础建设投入不足。从秣陵街道现有的农业生产条件看,农业基础设施仍较落后,对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投入远远不够。
三是现代农业发展滞后。秣陵街道的农业总体上还是依靠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虽然秣陵牌大米已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南京盐水鸭等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但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发育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真正的种植和养殖大户很少,多以零散种养为主,仅限于自给自足,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产业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使农业生产很难获得较高的收益。
四是群众素质普遍偏低。当前,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新农村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由于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导致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比较低下,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仍然存在。
建议:一、加大现代农业投入 ,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产业化经营规模。二、多渠道多方式的加强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三、利用秣陵街道区位优越,高效、便捷的立体交通网,把秣陵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集聚地、城市化高尚组团板块、绿色人文乐居区、城乡一体化新市镇。今年年底之前南京市政府将投资19个亿在秣陵镇建设商业文化中心,地铁三号线延长线,机场线都将在秣陵正式运营。
席慕荣的《乡愁》写到: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故乡永远在我心中,希望她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