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学习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全面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领会“深远影响”。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魏晓东教授的文章《四个突破: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研究指出,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可以从“四个突破”去把握。即有力地突破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困境,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力地突破了理论与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困境,铸就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有力地突破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长期不能扭转的困境,以自我革命确保了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有力地突破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困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辉煌成就成功捍卫并推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逐步走出低谷,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原文载于《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
四个突破: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
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学习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全面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领会“深远影响”。本文认为,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可以从四个突破去把握。
一、有力地突破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困境,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进一步坚定了理论自信,实现中国梦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一部中国共产党史就是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奋斗的进程有多艰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有多曲折。从接受马克思主义到党的十八大,中国共产党人以极大的政治智慧和理论勇气突破种种困境,在苦难中不断创造辉煌,在艰难困苦中奋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地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困境主要是来自“左”倾右倾错误思潮的干扰。“左”倾错误思潮主张把经典作家著作中的某些设想和观点教条化,认为原封不动照搬即可,马克思主义不需要中国化;右倾错误思潮主要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及其指导地位,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先进的科学理论,中国不需要马克思主义。到党的十八大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右倾错误思潮的干扰。表现为,思想方面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现实中导致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更严重的是有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开始动摇,试图从西方形形色色的理论中寻找强国的灵丹妙药。虽然我国学界尤其是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广大学者进行了一定的抵制和批判,但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右倾错误思潮由学界不断向社会蔓延。马克思主义“失语”“失踪”“失声”现象,导致理论自信出了严重问题[1]。面对这种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为突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困境,在两个方面的探索卓有成效。理论方面讲透道理,实践方面做出成绩,理论结合实际突破困境。
首先,严厉地批评了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右倾错误认识,扭转了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被动局面,深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及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拥护。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社会上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中国现在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有的说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形成了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是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造。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二是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三是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指导党和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四是我们要系统地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守人民立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人民民主、文化建设、人与自然关系、世界历史、政党建设等博大精深的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右倾错误思潮严重干扰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批评了社会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一些错误认识,从学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上系统深刻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从根本上扭转了在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存在的被动局面,那些曾经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得到了学界和社会各界的抵制,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扫清了思想障碍,夯实了理论基础。
其次,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内涵、中国国情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位一体”的探索,找到了“两个结合”的“结合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克服了右倾错误思潮干扰只是解决了要不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还要找到“两个结合”的“结合点”,进一步解决如何中国化的问题,这是又一个难点。
实现“两个结合”必须先要准确找到“结合点”。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诞生于西方的先进思想,要成功做到“两个结合”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难在既不能简单地把马克思主义移植到中国来,也无法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机械地叠加在一起。对思想文化的学习更多包含了人们在感情上的认可程度,远比单纯一项科学技术的引进要复杂得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要完成从西方到中国,从传统到当代的两个重大转变。关于这个问题,1961年6月19日,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谈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一是外国好的思想文化我们要学习,“外国好的东西也要加以吸收,使它溶化在我们民族的文化里”;二是学习思想文化不能生搬硬套,“学习外国的东西要加以溶化,不要硬加”,“要使它们不知不觉地和我们民族的文化溶合在一起。这种溶合是化学的化合,不是物理的混合,不是把中国的东西和外国的东西焊接在一起”。实现“两个结合”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中国老百姓的需要(即中国具体实际)广泛多样,在特定历史时期,要在三者之间找到相通的点才能发掘内在的联系实现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 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我们理解,总书记所说的“融通”就是三者相通的地方,正是实现“两个结合”的“结合点”。找到这个点,才能够使马克思主义“不知不觉地和我们民族的文化溶合在一起”,变成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老百姓在感情上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认同并信仰。
找到“结合点”,需要有高超的政治智慧和理论勇气。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推进“两个结合”的进程中,通过“三位一体”的探索,终于在“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交点上,成功地找到了“两个结合”的“结合点”,创立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思想。他说:“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毕生都在为人民解放而奋斗,他的崇高理想就是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共同富裕、人人自由的共产主义社会。人民成为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人人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也一再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把“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纲领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等思想,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中华民族从“小康”到“大同”的理想与追求,反映了几千年来人民对没有剥削、人人平等、共同富裕、公平正义好日子的渴望。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三位一体”的探索艰辛,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结合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伟大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大成,是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在这一新的科学思想指导下,中国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老百姓过上了小康的好日子,几千年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
在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中,中国共产党人突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困境,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主动与理论自信。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历程中,毛泽东曾经说过:“要有一种为大家共同信守的‘主义’,没有主义,是造不成空气的”,“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树起的“旗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新时代树起的“旗子”,有了这面“旗子”的指引,就能够让全党全国人民看到希望,为了共同的理想,团结在一起创造奇迹。十年的伟大变革,让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中国完成了两个转变:实现了由抽象的理论到具体老百姓小康的幸福生活,由学者掌握研究的书本学问到广大人民群众心灵深处信仰的转变,马克思主义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相互融通,从而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有了这样的转变,中国人民对深刻把握“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就不仅仅停留在政治上表态和行动上服从, 而是心灵深处情感上的认同,意义极其重大。
二、有力地突破了理论与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困境,铸就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中国人民过上了小康的好日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进一步坚定了道路、制度与文化自信,实现中国梦有了坚实的物质与文化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系列讲话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系统列举了十年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各种困境。我们可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归纳。
在理论方面,主要是“中国搞的不是社会主义”的错误论调有所流传。当时,国内外学界一直有人在追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也有不少人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有所谓的原则性区别,实际搞的是中国资本主义。还有一些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歪曲为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的成功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复兴等等。面对严峻局面,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仍然从两个方面入手,理论方面讲透道理,在实践方面做出成绩,理论结合实际突破困境。
在理论方面,一是指出这些形形色色的论调是完全错误。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二是从理论方面深入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社会主义而不是什么别的主义,就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始终没有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无疑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但都体现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仅没有丢掉‘老祖宗’,而且以新的独创性观点丰富和发展了‘老祖宗’,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针对那些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和经典作家的设想不一致,是另搞一套,因而不是社会主义的错误言论,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
针对那些认为中国社会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因而不是好制度的错误言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
在实践方面:十年前,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总结:经济方面,“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突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藩篱日益显现”;政治方面,“一些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不足”;社会方面,“民生保障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生态方面,“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国家安全方面,“维护国家安全制度不完善、应对各种重大风险能力不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存在不少短板弱项”[2],等等。
面对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经过十年攻坚克难,“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十六个方面总结了十年的辉煌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艰辛探索卓有成效,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几代共产党人的努力尤其是新时代十年的变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论述,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从理论上重点讲清楚了两个问题。一是讲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那些“中国搞的不是社会主义”的错误论调在学界和社会的影响力逐渐丧失。二是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成就,用铁的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适合中国人民,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发展前途的科学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让中国人民过上了小康的好日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中国老百姓的共识。
三、有力地突破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长期不能扭转的困境,实现了党的建设由“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以自我革命确保了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证明党不仅能知民心、得民心也能守住民心,“中国共产党能”的观念深入人心,实现中国梦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这就决定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党自始至终十分重视从严治党,以保持党的先进性。然而,在大国建设一个先进的大党,是一个非常复杂而艰难的事情。对党的十八大前管党治党存在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进行了概括。一是“党内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存在不少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问题”;二是“有些党员、干部政治信仰发生动摇”;三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屡禁不止,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较为严重,一些贪腐问题触目惊心”[3]。党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突破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长期得不到从根本上改善的困境,成为最紧迫的重大问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两个方面入手抓党的自我革命。理论方面提出一系列从严治党新思想,实践方面多管齐下真抓实干,理论结合实际突破困境。
在理论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思想,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好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问题。如何长期管好治好这样一个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用九个“坚持”来概括: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坚持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形成全面覆盖、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这“九个坚持”深化了对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规律性认识,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在实践方面,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提出和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二是持续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提出和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突出政治标准选贤任能,加强政治巡视,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推动全党坚定理想信念、严密组织体系、严明纪律规矩。三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四是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终于得到根本扭转,党找到了以自我革命方式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保证党不变色,是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一直最关注的问题和努力实现的目标。新中国诞生前夕,在党的工作重心面临由农村向城市转变、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的关键时刻,如何才能够保证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永不变色,是摆在全党面前复杂而重大的新课题。为此,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专门研究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问题。根据形势和党内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有预见性地提出了防止“糖衣炮弹” 进攻的“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贯穿了毛泽东的一生和新中国党的建设始终。邓小平认为:“共产党有没有资格领导,这决定于我们党自己。”他一再告诫全党,“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经过新时代十年的艰辛探索,从严治党终于有了重大突破。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结论是:“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4]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只要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就能够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这是一个根本性的突破,归根结底还是党走进了民心,在党心与民心之间架起了一条畅通无阻的“高速心路”,“中国共产党能”的观念得到老百姓的普遍认可,从而使党的群众拥护的最大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四、有力地突破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困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辉煌成就成功捍卫并推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逐步走出低谷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迅速增强,实现中国梦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了现实基础
东欧剧变成为社会主义运动关键拐点,引发了一系列的剧烈反应,科学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面临多重一时难以破解的困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两个方面入手破解难题,理论方面阐释科学原理,实践方面创造惊世奇迹,理论结合实际突破困境。
在理论方面,否定社会主义的新旧论调一齐出笼,形成否定科学社会主义的浪潮,横挡在坚持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民族和国家面前。一是西方世界炮制诋毁社会主义和东方文明的“历史终结论”“西方中心论”“文明冲突论”等多重理论。“历史终结论”断定,人类历史发展将在西方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中终结,曾经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将彻底垮台。“西方中心论”认为,人类文明始于西方并形成不可替代的中心向外扩散,西方文明具有不可动摇的优越性,非西方国家只能复制不可超越。“文明冲突论”预言,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战争是必然趋势不可避免,认为儒家文明将对世界构成挑战。二是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东欧剧变的事实证明社会主义不过是20世纪的“乌托邦”,已经完全失败,在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属于旁门左道而非正道,资本主义在与社会主义的较量中已经取得了不可否认的“终结”式胜利,人类的进步只能走西方文明的单行道。三是因为传统社会主义遇到僵化、不可持续、老百姓不满意等发展问题,现实中又迟迟找不到解决的好办法,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自我调节的持续发展相比,曾经坚信社会主义的人们开始动摇怀疑,对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心,认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不可能复兴,文明的方式将转向西方。四是国内外有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取得成就,是因为走的不是社会主义的道路而是资本主义的道路。
曾经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被“社会主义失败论”的浪潮所淹没。西方的一些预言家们,迫不及待地等待着社会主义在地球上永远消失的好消息,满怀信心地做着人类文明发展以西方自由民主制度而终结的美梦。在他们看来,随着社会主义彻底失败,资本主义旗帜将在世界每个角落高高飘扬。面对多重困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全方位成功突破多重困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令世界惊叹的辉煌成就并推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逐步走出低谷,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在理论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阐明了这样几个观点:一是针对“历史终结论”,论证了“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终结”。二是针对“文明冲突论”,指出“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三是针对“西方中心论”,强调“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找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四是对世界发展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方面成功突破了西方多重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围攻。
在实践方面,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取得的辉煌成就,证明了“历史终结论”是幼稚的,社会主义有无限的生命力,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证明了“西方中心论”是片面的,“条条大道通罗马”,人类走向文明的道路有很多条,条条都有优越性和独特性,追求幸福生活的人类不可能吊死在“西方中心论”的一棵树上,中国道路已经为人类文明提供了信得过的东方样板;证明了“文明冲突论”是荒谬的,走包容、合作、共赢之路,避免冲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不同文明的共同追求。十年发展成就给处于低潮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中国的引领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由低潮走向复苏,发展高潮已经到来。同时,新时代十年发展成就以及对全球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赢得了世界广泛赞誉,中国重返世界舞台中心,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未来走向。
以上所述,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实现了“四个突破”,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党的自我革命以及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四个新境界”,最根本的是中国共产党赢得并守住了民心,群众拥护的最大优势得到巩固和扩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中国人民更加自信,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必胜信念更加坚定。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不了太久,一个人口规模巨大、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 必将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到那时,中国必将取得更多重大突破,带给中国和世界人民更多更大的惊喜!
参考文献:
[1]韩震.“失语”“失踪”“失声”问题探因[N].北京日报,2016-08-29(2).
[2][3][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