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省委《群众》杂志刊登我院回顾总结新址办学二十周年的署名文章之后,《新华日报》11月3日又刊登了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院党组书记周和平的署名文章《文化的力量――关于<雅集>之四》。该文共分三个部分,现将第一部分刊登如下:
今年是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新址办学20周年,这是值得纪念的一件事。学院进行了一些回顾纪念活动,包括总结了办学20年的基本经验,请老领导老同志撰写回忆文章,出版了《同心同行二十年》纪念集,举办了办学20年图片展,召开了回顾总结大会等等,尤其是担任国家领导人的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领导,省委、省政协以及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同志分别给我院题词或作出重要批示,使我们深受鼓舞。
我与我的同事们一起回顾这20年,自然有许多感慨,其中有一波一波的故事,但更多的是平淡如水的过往。当我们打开回忆之窗,一些往事让我们感动,值得我们珍藏。
在院里召开的回顾总结会议上,请了老中青三位同志发言。曾长期担任过院领导的陈源泉同志在发言中,深情回顾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业的历程。这里面少不了坐冷板凳,看冷面孔,以及许多接踵而至的难题,但他们记住最多的还是领导的关怀和各方面的支持,是参与创业同志的感人事迹。老陈在会上说,我今天要向老娄道歉,当年他母亲在外地去世,要请假回去,但工程正是关键时期,离开他又不行,我就拖了两天才准假,那实在是没有办法啊!(散会后,老娄和我说,其实老陈对他还是蛮关心的。)
参与了学院最早基建工作的老唐回忆起当初大家肩拉手扛的情景时,仍然激动不已。他说,那时候,没有领导群众、干部职工之分,也没有白天黑夜、节假日工作日之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想得最多的是要把学院早日建成。他说,那时候,党员干部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有一次,院里发福利给每人分一只鸡,可买回来一看,有三只鸡已经死了,怎么办?支部书记老柴一句话:共产党员拿死鸡!问题一下子解决了…;…;
在过去的日子里,这些可贵可敬的行为和精神,一直倾注在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江苏中华文化学院)发展和改革的历程中。20年来,学院始终秉承";爱国、团结、民主、求实";的校风,努力实现教学、科研、文化、人才、管理";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了统一战线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研究基地和方针政策宣传基地的作用,为我省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一瞬20 年。这20 年留给我们的,除了有形的东西以外,更宝贵的是一批批同志所创造所熔铸的可贵的精神。其中有励精图治、乐于奉献的创业精神,有敢为人先、敢试敢闯的创新精神,有走在前列、追求卓越的创优精神。这种精神成果的积累,成为了单位的文化底蕴,催生起新的发展动力,润物细无声般地影响人、导引人。
一个单位有一个单位的文化,这种文化,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岁月交替,人事更迭,但这种文化不会轻易改变。我们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要为继承和建设优秀文化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