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余莉:《群书治要》与政德修养

2019-04-28    来源:来源:江苏省省社会主义学院     作者:

   

4.18.png

 

    编者按:

418日,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江苏中华文化学院)第五期";文化大讲堂";开讲。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刘余莉教授作专题报告—;—;《群书治要》与政德修养。本次讲座和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合作,通过交汇点直播平台全程直播。

刘余莉是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伦理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人民网·理论版》文化教育专家,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客座教授,著作颇丰,编著有《政德:刘余莉精解〈群书治要〉》《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华文化五讲》《〈群书治要〉十讲》等多部著作。刘余莉教授还有丰富的讲学经验,曾应邀到人民网·人民讲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国工商联等机关团体和全国各地讲授《弘扬中华文化,实现";中国梦";》《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功之道》等课程;曾到英国、美国、新加坡、法国、日本等多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进行学术访问,并从2015年起连续三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进行传统文化演讲。2017年为海口广播电视台录制了52集大型人文讲座《余莉开讲—;—;品读〈群书治要〉》,开播不到两周年,创下了单集点击量超过70万次、总点击量超过2000万次的成绩,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这一次,在我院";文化大讲堂";上,她又讲了哪些内容呢?

《群书治要》对领导干部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在《群书治要》这部书中关于为政以德的思想非常丰富,对于领导干部立政德非常有启发和借鉴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献身精神,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论语》开篇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很喜悦的状态,孟子也说人生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学习本来是一件很愉悦的事,给我们带来心灵的和谐,心性的提升,是我们每一个人欢心喜悦地愿意去接受的。领导干部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两个目的,第一就是以学益智,提高自己的智慧;二是以学修身,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为什么必须重视政德修养?

一是政德修养关系到国家的盛衰。

 

在《群书治要》上有这样一段话,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由盛转衰的原因在哪里。书中说,大凡国家得不到治理的原因,多是由于君主或者说是领导者承继太平之世已经很久了,社会风气日渐变坏也不觉察,政治逐渐腐败,也不变革,而且大家还都习惯于这种混乱,安于现状,逸乐看不到危机。有的荒淫奢侈,不考虑国家大事,有的不听忠言劝告,满足虚伪,忽视真诚,有的在歧路徘徊,不知道何去何从,有些是被信任的大臣,为了保住俸禄而不敢直言进谏,有一些是被疏远的臣子,因为地位低微,谏言被弃之不用,于是,国法松弛于上,有识之士忧忡于下,真是可悲啊!这话对于每一个国家任何时候都适用。李商隐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一个国家,一个家族,一个政党,一个企业,一个团队,为什么会兴盛起来呢?都是因为勤俭持家,艰苦奋斗,那为什么忽然又衰落了呢?无一例外的是因为过分奢侈,过分浪费,以至于入不敷出所导致的。所以这个告诉我们,国家的盛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官德修养决定的。

在《论语》上记载,孔子到卫国考察,他的弟子冉有给他驾车,孔子说,这个地方人口已经很稠密了,冉有问,人口已经很稠密还应该做什么呢?孔子说,";富之";。冉有说,已经富裕了还应该做什么?孔子又回答两个字,";教之";。也就是说在富裕起来之后,再给人们以伦理道德的教育,这个社会就和谐了。

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西方不同,中国的文化被称为伦理型的文化,是一种伦理道德教育的文化,而且是由政府来主导的。所以在政治制度设计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到既维护公平正义,又要培养人们诚实守信、仁慈、博爱的道德情感。所以,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承担了道德教育的功能。孟子这样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人们吃饱穿暖,过上安逸的生活,有好房子住,但是却没有良好的伦理道德的教育,这时候人就堕落得离禽兽不远了。但是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别,误以为把西方的制度搬过来,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我们现在很多的专家学者都在争论一件事,比如说在反腐败的过程中,究竟是制度重要,还是人的道德更重要?好的制度重不重要?当然很重要。但是,并不是说有了好的制度就可以单独发挥作用,达到社会大治的结果,还必须怎么样?";必须良佐有以行之";,必须有有道德的人、君子,来推行这个制度,这两者对于社会和谐,社会治理缺一不可。这说明政德修养关系到国家的盛衰。

二是政德修养关系到社会风气的善恶。

 

我们看《礼记》上有这样一句话,下级侍奉上级不是服从他的命令,而是服从他的行为。上级领导喜欢某一个东西,下级一定有比他更加喜欢的,所以上级领导喜好和厌恶的东西不能不谨慎,因为他是下级的表率。那么在《论语》上也说,其实任何一个领导干部,他都希望自己一呼百应,说话特别有执行力,大家都尊重他,爱戴他,那么怎么样能做到这一点?

其实方法很简单,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正者政也,办政治就是要正,先端正谁?先端正自己,正己化人。

什么是教?教就是";上所施,下所效也";。上,在家就是家长,在学校就是老师,在社会就是领导者。我们经常听老师说,这个学生怎么说都不听;家长说,这个孩子怎么说都不听;领导也说,我这个属下怎么说都不听。这句话很有意味,我们到底在用什么来教孩子?现在有的孩子,小公主、小皇帝的脾气很厉害,自我为中心,父母为他付出了多少他都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从来不知道感恩。原因很简单,逢年过节时,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做父母的夹起菜先放在孩子的碗里,爷爷奶奶夹起菜往孙子的碗里放,这一个小小的动作,这家里的核心就是孩子,所以小公主、小皇帝自然被我们教出来了。没有人生来是小公主、小皇帝,都是我们做父母的不会教,把他教成了小公主、小皇帝。

礼有什么好处?在《大戴礼记》中说,";礼云礼云,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敬于微渺,使民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在微小的事情上,培养一个人的恭敬之心,在恶未萌发之前断绝,这就是礼的作用。

生活中,单位一把手的作风,影响了整个团队的作风。比如说一把手喜欢喝酒,喜欢打麻将,喜欢抽烟,你发现整个团队也会形成这样的风气。相反,一把手喜欢传统文化,喜欢人人都做善事,结果整个团队也兴起了向善好德的风气。

 

三是政德修养关系到每一个干部自身的成败。

 

《大学》这样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财富,名声,地位,那是枝叶花果,而德行是根本。要怎么做呢?《易经》说:";厚德载物。";物,就是外在的财富,财物,身份,地位,名声,要靠什么来承载?要靠一个人深厚的德行。所以中国古代做官的特别担心的一件事就是";德不配位";。那么在《中庸》,孔子称赞舜王时说这样一句话:";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一个真正有厚德的人,就像大舜那样的人,一定有他的位子,有他的俸禄,有他的名声,有他的健康长寿。大舜的作为";二十四孝";之首的故事,也说明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仁者无敌:一个真正有仁爱之心的人,在心底不和任何一个人起对立被称为大德者,他的福禄寿都是齐全的。

据《吕氏春秋》记载,楚国有一个特别善于给人看相的人,他看了很多人,没有说错一个的。楚庄王就召见他,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我并不是给人看相,我只不过会观察这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如果我看到这个人是一个布衣百姓,他结交的朋友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尊敬长辈,纯净谨慎,畏惧法令,这样的人,他的家庭会一天比一天过得好,身心一天比一天安乐,这是所谓吉祥的人;如果我看到这个人是一个侍奉君主的大臣,就是各级领导干部,他所结交的朋友都是诚实守信,有德行,喜欢做善事的,这样的人他侍奉君主一天比一天侍奉得好,官职一天比一天更提升,这是所谓的吉祥的臣子;如果我观察的这个人是一个君主,他的朝廷里都是贤德之臣,左右都是忠良之士,君主一有过失,他们敢犯颜直谏,这样的人,他们的国家一天比一天更安定,君主的地位一天比一天受尊崇,天下人一天比一天心悦诚服,这是所谓吉祥的君主。最后他还强调,我并不是会给人看相,只不过是会观察这个人所结交的朋友。

领导干部从哪些方面加强政德修养?

 

在讲座中,刘余莉教授从修身、爱民、用人三个方面,对领导干部应该如何加强政德修养进行了阐述。

修身

 

修身的第一个方面:从格物做起。格物就是格除物欲,用现在的话就是戒贪。《贞观政要》记载着唐太宗考察历史之后总结一个规律:";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作为君主很贪心,结果是丧失他自己的国家,作为臣子的贪心,最后也是身败名裂,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们一定要记住《大学》上的一句话:";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财货以不好的方式获得,一定会以不好的方式败散掉,这是必然规律。道家劝善书《太上感应篇》说:";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取不义之财就像喝有毒的酒和肉,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给自己招至杀身之祸。

廉洁自守的官员是什么样的结果呢?东汉杨震赴东莱上任太守的路上,路过昌邑县,县令王密是由杨震举荐出来的,王密听说自己的恩人路过此地,乘夜色带着十斤黄金要送给杨震。杨震拒不接受,王密说,";黑灯半夜没有人知道,你放心接受吧";,而杨震说,";这件事有天知有神知,有你知有我知,这叫‘四知财’,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后代子孙为了纪念他的德行,把他们家的堂号取名为";四知堂";。

古人提醒我们:";遗金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我们挣很多的钱,自己还舍不得花,要把它留给子孙后代,但是古人提醒我们了,说如果你的儿孙有德行,有能力,他会用自己的德能创造财富,你把钱留给他,有什么必要吗?如果相反,你的儿孙又没有德行又没有才能,你把钱留给他,他迟早也都会败散掉,那你留钱给他有什么用?

所以古人说,";贤者多财损其智。";贤德的人你留给他很多的钱,这钱我几辈子都用不完,还读书干嘛?他的志气被你的财气折损了;";愚者多财生其过";,儿孙很愚笨,你留钱给他,他拿这个钱去吃喝玩乐,更加滋长他的过失,所以无论儿孙有德行还是没有德行,把钱留给他对他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不贪财结果就贪色,是吗?";色";字头上一把刀,这一把刀不是形容词,是因为这一把刀把所有的功名利禄削得平平的,让你一无所有。古人对于这个字更是小心谨慎,不敢越雷池半步。《尚书》说:";天道祸淫最速。";天道是什么?天道就是自然而然的规律。古人说:";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个";天";和";道";都是自然而然的规律的意思,这个自然而然的规律是什么呢?都是给过分的人、淫乱的人、放纵的人带来灾祸最迅速。

除了贪财、贪色就是贪名,特别是我们有些知识分子特别喜欢出名,在《了凡四训》上说什么呢?说:";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在世间享有很盛大的名声,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人,但是名不副实,这样的人多有意想不到的突如其来的灾祸。

最后就是贪利。这个利,就是不仅仅是金钱,凡是有利于我的环境,条件,都是贪夺。古人说,";见利思义";。看到利益现前的时候,首先想它符不符合道义,如果不符合道义,就得婉言谢绝。";立名于一世,失之仅顷刻";,很多领导干部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再走上领导岗位,这一路走来是过五关斩六将,付出了鲜为人知的努力才好不容易有一个领导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才能,让父母家人放心。但是在一个利益诱惑面前把持不住自己,做出一个错误的选择,所有的努力前功尽弃,付诸东流,却是在顷刻之间。所以古人提醒我们,面对财色名利的诱惑应该是怎样的态度呢?应该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个是我们讲的戒贪。

修身的第二个方面:惩忿,制怒。很多领导,官越做越大,脾气越来越坏。有人说,一等人是有能力没有脾气,二等人是有能力也有脾气,三等人是没能力还有脾气。那我们要向一等人来努力,有能力没有脾气。我们看这个怒字,上面是一个";奴";,下面是一个";心";,当我们变成自己内心的奴隶的时候,你才会发怒。怒还伤肝,在《黄帝内经》中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所以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别人犯错误,你自己生气,结果把自己的身体气出病,这不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吗?所以我们应该怎样?应该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当然,一个真正能够握住自己快乐钥匙的人,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平凡人,他切实能够做到古人所说的,宠辱不惊。发怒是拿别人的问题惩罚自己,我们要转怒为恕。什么是";恕";呢?恕就是要做到如其心,如谁的心?如对方的存心,能够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孔子有弟子来问,有没有一个字能够终身奉行的?孔子说,有,这个字就是";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弟子规》上也说,";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这句话很简单,但是你时时处处能用这句话衡量自己的行为,你就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就是你将要加给别人之前,首先扪心自问,我希不希望别人以这样的方式态度对我,如果我不希望这样做,那么也不能够这样做给别人,这个就是转怒为恕。

我们经常听一句话叫做否极泰来,怎么样做才能否极泰来呢?这个泰卦和否卦是两个卦,泰卦之中,乾和坤的位置是互换的,什么意思?他们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反省自己的不足,这就是古人所说";各自责,天清地宁";,遇到问题都是反省自己,我应该承担什么责任,那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结果就是天清地宁,吉祥安泰。这个否卦是相反,乾在乾的位置,坤在坤的位置,都是在自己的位置要求对方,指责对方,你应该怎么做,但是你没有做到,这就是";各相责,天翻地覆";。遇到问题是相互指责,相互挑剔,相互抱怨,说你应该怎么样,但是都没有做好,结果就天翻地覆。现在小到家庭夫妻之间的冲突,中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冲突,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冲突,都是因为人们不懂得这一个道理所导致的。

修身的第三个方面:从改过做起。人生最大的忌讳就是,明知道自己身上的过失,但是却不能更改,于是贻害自己的身心,乃至于丧失自己的生命。有些领导干部身上有一个最大的过失是什么?就是傲慢奢侈。怎么样改正这个过失呢?在《易经》上有这样一句话,";人道恶盈而好谦";。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厌恶骄满,喜欢谦虚的,这是古人观察天地之道观察出来的。

曾国藩家书中这样写道:家败离不开一个奢字,人败离不开一个逸字,讨人厌离不开一个骄字。一个家庭、企业、单位的衰败,都是(由于)这里的每一个成员过着过分奢侈浪费的生活,入不敷出。一个人,以前都在走上坡路,步步高升,突然转折开始走下坡路了,这个转折点何在呢?什么时候你认为自己的奋斗已经差不多了,可以享受一下人生了,你什么时候人生的转折点就出现了。一个人讨人厌,让人不喜欢,就是过分骄傲,自以为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论语》上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前面还有两句话,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意思是君子对人都很恭敬,为人没有什么过失,处处想到对方的需要,对每一个人都彬彬有礼,所以他走到哪里,哪里才是自己的兄弟姐妹。

在易经之中一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六爻,六爻有凶有吉,但是只有一卦是六爻皆吉的,这个卦就是谦卦,谦卦的卦相是地山谦,高山本来是在平地之上的,但是在谦卦之中,高山是居于平地之下的。我们想一想,一个人才华横溢有权有势,就像曾国藩那样,这个时候,皇帝都可能会对他有戒心了,同行对他也会有嫉妒之心了,怎么办呢?他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非常小心谨慎,而且是推功于上,让利于下,把事情做好了,功劳可以给领导,没有领导的支持,我这个事情办不成;利益不能自己独贪独占,分给属下,这样无论上级还是下级都欢喜,都希望他有成就。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叫明哲保身,这个明哲保身,不是一个贬义词,";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就是观察了天地之道的基础上得出的。

 

爱民

 

第二个我们讲爱民。领导干部应该怎么样对待人民群众?

《六韬》记载周文王向姜太公请教怎么治国。姜太公说:";善为国者,御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慈弟也。见之饥寒则为之哀,见之劳苦则为之悲。";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对待人民就像父母对待儿女一样,就像兄长护爱弟弟一样。见到老百姓饥寒交迫发自内心为他们哀愁,看到老百姓劳苦奔波,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困难,也是发自内心的为他们感觉到悲哀。领导者爱人民应该是这样一种态度。历史上有很多地方官离别卸任的时候,老百姓扶老携幼都是哭着不希望他走,因为他们真正做到了爱民如子,视民如伤。

中国式管理和西方管理不同,中国领导人不仅是领导、管理、率领属下,还要像父母亲人一样关爱属下,教导属下,让下属有正确的做人态度。领导";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属下回报你的是什么呢?是竭忠尽智,尽心尽力完成自己的工作。但是现在很多领导干部仍然对老百姓麻木不仁,也爱不起来,这是什么原因?《论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通‘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如果一个人对父母都不能全心全意服务,对陌生的老百姓怎么可能全心全意去服务呢?孝悌是道德教育的根本,人生在世,对我们恩德最大的就是父母养育之恩。

父母对儿女的关爱是在点点滴滴,但是我们儿女的关爱是粗心大意,忽视甚至糟蹋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所以中国人造的这个字也有教育意义,父母慈爱儿女,这个慈上面是一个";兹";下面是一个";心";,告诉我们一个意思,父母的心念兹在兹,无时无刻不在儿女的身上,我们做儿女的,等父母老的时候也要像父母关爱儿女那种心来关爱父母,时时刻刻能够感受父母的需要,不要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留在我们生命中,不可弥补。这告诉我们要爱老百姓如爱子,首先从哪里培养起这个爱之心呢?从爱父母、爱兄弟培养起来的,这个爱心的爱是一致的,如果没有对父母的爱,你想全心全意爱老百姓也是做不到的,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用人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讲一讲用人,领导干部用人应该坚守的一些德行。

一是亲君子,远小人。亲君子,远小人,事业就会发展壮大,而亲小人,远君子,事业就会衰落。哪些人是小人呢?怎么判别我们身边的人是小人呢?

大道至简,《韩子》有一句话告诉我们小人的特点,凡是奸臣,小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顺着领导者的心思去说去做,目的是取得领导者的信任。领导者认为什么是好的,他一定跟着赞叹什么,领导者憎恶什么,他一定跟着毁谤什么,这就是小人最大的特点。

《韩诗外传》记载了赵简子的故事。他有一个臣子叫周舍,在他的门外站了三天三夜,赵简子派人问,你有什么企求吗?在门外站三天三夜?周舍说我别无所求,只想做一个犯颜直谏的臣子,每天跟在你的身后,把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特别是你的过失记录下来。各位领导,如果我们遇到这样一个属下,他过来在你的门外站三天三夜,你问他要干什么,他说要记录你的过失,你什么感受呢?一定认为他脑子有毛病,现在的领导干部要宣传自己的政绩还来不及,结果有一个人要跟在自己的身后记录自己的过失。但是赵简子却不是这样,他非常高兴,接受了周舍的请求,从此以后他走到哪里,周舍就跟到哪里,很小心地把他的一言一行都记录下来,每一天都有记录,每一个月都有汇集,每一年看看有什么效果,但是后来周舍过世了。有一次赵简子在和群臣饮酒,大家喝得很开心,他突然哭了起来,大家一看他哭了就不好再饮酒了,纷纷离开座席说,我们知道自己有过失,但是不知道自己过在何处,还请您明示不要再哭了。赵简子止住哭声说,诸位大夫都没有什么过失,我不过想到了自己的一个朋友周舍,他跟我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说一千张羊羔皮都不如一片狐腋有价值,一千个唯唯诺诺的臣子不如一个犯颜直谏的臣子对我有用。历史上商纣王的臣子都闭口不言,周朝则相反,所以商朝灭亡了。自从周舍过世之后我再没有听到过自己的过失,我知道自己离灭亡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所以我才悲泣。我们看到这个故事,就知道古代领导者是怎样的开明,知道用怎样的臣子对自己真正有帮助,那就是要用那些犯颜直谏、敢于指摘自己过失的人,这样他的过失才会越来越少。

二是尊贤使能。尊敬贤能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特别使用那些能够言传身教进行道德教育的人。为什么呢?假如你家着火,有人过来帮你把火扑灭,你一定对他感恩戴德,但是实际上那些上了年纪的人、有经验的人很早就告诉你,要把墙的缝隙补好,把这个烟囱做得弯曲一点,你这样做了,保证你终身不会有失火之患,但是你却不知道对他们感恩戴德。同样的道理,现在一个人被关进监狱,如果有人能够进入监狱把他救出来,使他免于牢狱之灾,他会怎样?他们家全家的人都会对这个人感恩戴德,因为他出来可以照顾妻子,赡养父母,教育儿女;但是问题是,那些教导人们仁义慈悌道德的人,告诉你";仁者爱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这样做了,保证你终身不会被关进监狱,但是有没有人对这些人感恩戴德?这是一个防患于未然的最好的办法。法律的制裁,可以把腐败分子判刑,但是他对国家造成的危害没有办法弥补了,所以这是伦理道德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学院,当然也包括我们党校、行政学院等等都应该把政德修养、政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来抓,所以习总书记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

三是慎用人才。慎用人才包括我们选拔人才要谨慎,《论语》孔子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很多人都厌恶这个人,说他不好,你要认真考察,为什么说他不好,可能这个人特立独行,其他人同流合污,他不愿意和他们一起做坏事,才被人厌恶;都说他好也要去认真考察,为什么他被人家说好?可能是被这个人提拔了,对这些人都有好处,所以他们才异口同声地说他好。

古人知道领导干部对社会风气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选拔一个领导干部之前也有很多观人的方法,观察这个人能不能胜任。《六韬》说:";问之以言,以观其辞";,问问题,要看回答有没有逻辑性;";穷之以辞,以观其变";,追根究底地问,看有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与之间谍,以观其诚";,暗中考察,看有没有隐瞒,够不够忠诚;";明白显问,以观其德";,直接提问,看德行如何,或是明知道答案,故意问,看德行如何;";使之以财,以观其贪(贪作廉)";,有得财的机会,看有没有贪心;";试之以色,以观其贞";,用女色观察,看女色面前是不是能把持自己;";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告诉一件事情很困难,看有没有勇气去承担;最后,";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喝醉酒,看是否酒后失言。

这些都是古人长期积累下来的观人方法,这些都是抛砖引玉,更多的精彩内容都在《群书治要》里,所以这一本书是我们学习中国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理论的入门课本。像唐太宗一样,他知道马上可以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他非常虚心地从古圣先贤那里学习治国平治天下的理论,才派魏征等大臣编这本书,他们非常用心,从浩如烟海的这些经典之中精挑细选,成就了这一本书,把这一本书读通了,你也就了解中国传统的治政精髓。

加强政德修养重在知行合一

 

在互动环节,大家积极发言,讨论热烈。

针对学员提问的";年轻干部该如何加强政德修养做好本职工作";的问题,刘余莉教授认为,年轻干部代表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所以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的领导干部更应该加强学习,中宣部打造的手机APP—;—;学习强国,里边有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都非常好,也都是精挑细选的,我们学习要抓住重点,主要任务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群书治要》就非常适合领导干部来阅读,《群书治要》共50万字,很多的领导干部没有学过文言文,比较难于学习,所以我们有些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他们把这个50万字的内容精挑细选了360句编成了《群书治要360》,意思是什么?就是你每一天学一句话,一年还能学360句,这360句能够落实在你的学习工作之中,对怎样做领导干部,对教育儿女、家庭和睦都非常有帮助有启发。学习传统文化重在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就是说我们学传统文化的时间越长越好。就像我们的衣服放在衣柜里,衣服本身没有香味,但是柜子里有麝香,我们衣服放得久了,上面也会有香味,一样的道理。为什么古人出口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因为他从小读的";四书";";五经";给了他这样的教育,比如说《论语》上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读书人立足于求道,立志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以自己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为耻,这样的人就不足一提了,不用给他讲大道了。《大学》说:";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他开口就是天下,他的胸襟就是胸怀天下,心系苍生,那么他从小读这样的经典,他长大也会说出这样的话,就像范仲淹、林则徐、文天祥等等,他们说的这些话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有的学员提出,";和珅作为清朝的大学士,应该熟读了不计其数的圣贤之书,而且对这些书的精髓也是掌握的,可是他最后的结局还是不免落入贪腐之渊,身败名裂。那么,再看我们现在的很多高级领导干部,他们也受到了多年党的领导教育,可是在执政之中也落入了如和珅般同样的道路,那么年轻干部虽然也读了很多书,应该怎样才能避免落入不正之道";,刘余莉教授认为,我们有些领导干部虽然读了书,可是还是没有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有一句话叫";知易行难";,就是指他们虽然读了,但并非真的相信,并付诸行动。比如,这儿放了一块金子和一块石头,那我们一定会去拿这块金子,不会去拿这块石头的,可是我们现在还是有人去拿这块石头,那是因为他们不是真正知道金子的价值比石头重。古人说,";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这是一个规律,即使这些钱送给他,他不敢要,也不敢接受,可是和珅为什么敢要呢?就是因为他并不是真正的相信,他也不是真正认为这样的财富会给他带来灾难,会以不好的方式败散掉。所以";知易行难";,";知";就是真正知道,而";行";是在";知";的基础之上,两者不可分,所以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和讲话中,肯定了王阳明的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心学有两个重要的理念,第一个是";心即理";,第二个是";致良知";。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把人的良知给唤醒,我们知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可以把诗倒背如流,可是我们吃饭的时候还是会把白花花的米饭扔进垃圾桶里,浪费得到处都是。我们学习传统经典,不是为了背诵的,也不是谈玄说妙的,而是真正帮助自己提升道德境界的。所以说,加强政德修养,做到知行合一是最重要的。

 

刘余莉:《群书治要》与政德修养
2019-04-28

   

4.18.png

 

    编者按:

418日,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江苏中华文化学院)第五期";文化大讲堂";开讲。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刘余莉教授作专题报告—;—;《群书治要》与政德修养。本次讲座和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合作,通过交汇点直播平台全程直播。

刘余莉是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伦理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人民网·理论版》文化教育专家,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客座教授,著作颇丰,编著有《政德:刘余莉精解〈群书治要〉》《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华文化五讲》《〈群书治要〉十讲》等多部著作。刘余莉教授还有丰富的讲学经验,曾应邀到人民网·人民讲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国工商联等机关团体和全国各地讲授《弘扬中华文化,实现";中国梦";》《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功之道》等课程;曾到英国、美国、新加坡、法国、日本等多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进行学术访问,并从2015年起连续三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进行传统文化演讲。2017年为海口广播电视台录制了52集大型人文讲座《余莉开讲—;—;品读〈群书治要〉》,开播不到两周年,创下了单集点击量超过70万次、总点击量超过2000万次的成绩,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这一次,在我院";文化大讲堂";上,她又讲了哪些内容呢?

《群书治要》对领导干部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在《群书治要》这部书中关于为政以德的思想非常丰富,对于领导干部立政德非常有启发和借鉴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献身精神,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论语》开篇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很喜悦的状态,孟子也说人生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学习本来是一件很愉悦的事,给我们带来心灵的和谐,心性的提升,是我们每一个人欢心喜悦地愿意去接受的。领导干部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两个目的,第一就是以学益智,提高自己的智慧;二是以学修身,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为什么必须重视政德修养?

一是政德修养关系到国家的盛衰。

 

在《群书治要》上有这样一段话,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由盛转衰的原因在哪里。书中说,大凡国家得不到治理的原因,多是由于君主或者说是领导者承继太平之世已经很久了,社会风气日渐变坏也不觉察,政治逐渐腐败,也不变革,而且大家还都习惯于这种混乱,安于现状,逸乐看不到危机。有的荒淫奢侈,不考虑国家大事,有的不听忠言劝告,满足虚伪,忽视真诚,有的在歧路徘徊,不知道何去何从,有些是被信任的大臣,为了保住俸禄而不敢直言进谏,有一些是被疏远的臣子,因为地位低微,谏言被弃之不用,于是,国法松弛于上,有识之士忧忡于下,真是可悲啊!这话对于每一个国家任何时候都适用。李商隐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一个国家,一个家族,一个政党,一个企业,一个团队,为什么会兴盛起来呢?都是因为勤俭持家,艰苦奋斗,那为什么忽然又衰落了呢?无一例外的是因为过分奢侈,过分浪费,以至于入不敷出所导致的。所以这个告诉我们,国家的盛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官德修养决定的。

在《论语》上记载,孔子到卫国考察,他的弟子冉有给他驾车,孔子说,这个地方人口已经很稠密了,冉有问,人口已经很稠密还应该做什么呢?孔子说,";富之";。冉有说,已经富裕了还应该做什么?孔子又回答两个字,";教之";。也就是说在富裕起来之后,再给人们以伦理道德的教育,这个社会就和谐了。

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西方不同,中国的文化被称为伦理型的文化,是一种伦理道德教育的文化,而且是由政府来主导的。所以在政治制度设计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到既维护公平正义,又要培养人们诚实守信、仁慈、博爱的道德情感。所以,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承担了道德教育的功能。孟子这样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人们吃饱穿暖,过上安逸的生活,有好房子住,但是却没有良好的伦理道德的教育,这时候人就堕落得离禽兽不远了。但是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别,误以为把西方的制度搬过来,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我们现在很多的专家学者都在争论一件事,比如说在反腐败的过程中,究竟是制度重要,还是人的道德更重要?好的制度重不重要?当然很重要。但是,并不是说有了好的制度就可以单独发挥作用,达到社会大治的结果,还必须怎么样?";必须良佐有以行之";,必须有有道德的人、君子,来推行这个制度,这两者对于社会和谐,社会治理缺一不可。这说明政德修养关系到国家的盛衰。

二是政德修养关系到社会风气的善恶。

 

我们看《礼记》上有这样一句话,下级侍奉上级不是服从他的命令,而是服从他的行为。上级领导喜欢某一个东西,下级一定有比他更加喜欢的,所以上级领导喜好和厌恶的东西不能不谨慎,因为他是下级的表率。那么在《论语》上也说,其实任何一个领导干部,他都希望自己一呼百应,说话特别有执行力,大家都尊重他,爱戴他,那么怎么样能做到这一点?

其实方法很简单,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正者政也,办政治就是要正,先端正谁?先端正自己,正己化人。

什么是教?教就是";上所施,下所效也";。上,在家就是家长,在学校就是老师,在社会就是领导者。我们经常听老师说,这个学生怎么说都不听;家长说,这个孩子怎么说都不听;领导也说,我这个属下怎么说都不听。这句话很有意味,我们到底在用什么来教孩子?现在有的孩子,小公主、小皇帝的脾气很厉害,自我为中心,父母为他付出了多少他都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从来不知道感恩。原因很简单,逢年过节时,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做父母的夹起菜先放在孩子的碗里,爷爷奶奶夹起菜往孙子的碗里放,这一个小小的动作,这家里的核心就是孩子,所以小公主、小皇帝自然被我们教出来了。没有人生来是小公主、小皇帝,都是我们做父母的不会教,把他教成了小公主、小皇帝。

礼有什么好处?在《大戴礼记》中说,";礼云礼云,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敬于微渺,使民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在微小的事情上,培养一个人的恭敬之心,在恶未萌发之前断绝,这就是礼的作用。

生活中,单位一把手的作风,影响了整个团队的作风。比如说一把手喜欢喝酒,喜欢打麻将,喜欢抽烟,你发现整个团队也会形成这样的风气。相反,一把手喜欢传统文化,喜欢人人都做善事,结果整个团队也兴起了向善好德的风气。

 

三是政德修养关系到每一个干部自身的成败。

 

《大学》这样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财富,名声,地位,那是枝叶花果,而德行是根本。要怎么做呢?《易经》说:";厚德载物。";物,就是外在的财富,财物,身份,地位,名声,要靠什么来承载?要靠一个人深厚的德行。所以中国古代做官的特别担心的一件事就是";德不配位";。那么在《中庸》,孔子称赞舜王时说这样一句话:";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一个真正有厚德的人,就像大舜那样的人,一定有他的位子,有他的俸禄,有他的名声,有他的健康长寿。大舜的作为";二十四孝";之首的故事,也说明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仁者无敌:一个真正有仁爱之心的人,在心底不和任何一个人起对立被称为大德者,他的福禄寿都是齐全的。

据《吕氏春秋》记载,楚国有一个特别善于给人看相的人,他看了很多人,没有说错一个的。楚庄王就召见他,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我并不是给人看相,我只不过会观察这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如果我看到这个人是一个布衣百姓,他结交的朋友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尊敬长辈,纯净谨慎,畏惧法令,这样的人,他的家庭会一天比一天过得好,身心一天比一天安乐,这是所谓吉祥的人;如果我看到这个人是一个侍奉君主的大臣,就是各级领导干部,他所结交的朋友都是诚实守信,有德行,喜欢做善事的,这样的人他侍奉君主一天比一天侍奉得好,官职一天比一天更提升,这是所谓的吉祥的臣子;如果我观察的这个人是一个君主,他的朝廷里都是贤德之臣,左右都是忠良之士,君主一有过失,他们敢犯颜直谏,这样的人,他们的国家一天比一天更安定,君主的地位一天比一天受尊崇,天下人一天比一天心悦诚服,这是所谓吉祥的君主。最后他还强调,我并不是会给人看相,只不过是会观察这个人所结交的朋友。

领导干部从哪些方面加强政德修养?

 

在讲座中,刘余莉教授从修身、爱民、用人三个方面,对领导干部应该如何加强政德修养进行了阐述。

修身

 

修身的第一个方面:从格物做起。格物就是格除物欲,用现在的话就是戒贪。《贞观政要》记载着唐太宗考察历史之后总结一个规律:";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作为君主很贪心,结果是丧失他自己的国家,作为臣子的贪心,最后也是身败名裂,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们一定要记住《大学》上的一句话:";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财货以不好的方式获得,一定会以不好的方式败散掉,这是必然规律。道家劝善书《太上感应篇》说:";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取不义之财就像喝有毒的酒和肉,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给自己招至杀身之祸。

廉洁自守的官员是什么样的结果呢?东汉杨震赴东莱上任太守的路上,路过昌邑县,县令王密是由杨震举荐出来的,王密听说自己的恩人路过此地,乘夜色带着十斤黄金要送给杨震。杨震拒不接受,王密说,";黑灯半夜没有人知道,你放心接受吧";,而杨震说,";这件事有天知有神知,有你知有我知,这叫‘四知财’,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后代子孙为了纪念他的德行,把他们家的堂号取名为";四知堂";。

古人提醒我们:";遗金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我们挣很多的钱,自己还舍不得花,要把它留给子孙后代,但是古人提醒我们了,说如果你的儿孙有德行,有能力,他会用自己的德能创造财富,你把钱留给他,有什么必要吗?如果相反,你的儿孙又没有德行又没有才能,你把钱留给他,他迟早也都会败散掉,那你留钱给他有什么用?

所以古人说,";贤者多财损其智。";贤德的人你留给他很多的钱,这钱我几辈子都用不完,还读书干嘛?他的志气被你的财气折损了;";愚者多财生其过";,儿孙很愚笨,你留钱给他,他拿这个钱去吃喝玩乐,更加滋长他的过失,所以无论儿孙有德行还是没有德行,把钱留给他对他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不贪财结果就贪色,是吗?";色";字头上一把刀,这一把刀不是形容词,是因为这一把刀把所有的功名利禄削得平平的,让你一无所有。古人对于这个字更是小心谨慎,不敢越雷池半步。《尚书》说:";天道祸淫最速。";天道是什么?天道就是自然而然的规律。古人说:";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个";天";和";道";都是自然而然的规律的意思,这个自然而然的规律是什么呢?都是给过分的人、淫乱的人、放纵的人带来灾祸最迅速。

除了贪财、贪色就是贪名,特别是我们有些知识分子特别喜欢出名,在《了凡四训》上说什么呢?说:";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在世间享有很盛大的名声,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人,但是名不副实,这样的人多有意想不到的突如其来的灾祸。

最后就是贪利。这个利,就是不仅仅是金钱,凡是有利于我的环境,条件,都是贪夺。古人说,";见利思义";。看到利益现前的时候,首先想它符不符合道义,如果不符合道义,就得婉言谢绝。";立名于一世,失之仅顷刻";,很多领导干部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再走上领导岗位,这一路走来是过五关斩六将,付出了鲜为人知的努力才好不容易有一个领导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才能,让父母家人放心。但是在一个利益诱惑面前把持不住自己,做出一个错误的选择,所有的努力前功尽弃,付诸东流,却是在顷刻之间。所以古人提醒我们,面对财色名利的诱惑应该是怎样的态度呢?应该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个是我们讲的戒贪。

修身的第二个方面:惩忿,制怒。很多领导,官越做越大,脾气越来越坏。有人说,一等人是有能力没有脾气,二等人是有能力也有脾气,三等人是没能力还有脾气。那我们要向一等人来努力,有能力没有脾气。我们看这个怒字,上面是一个";奴";,下面是一个";心";,当我们变成自己内心的奴隶的时候,你才会发怒。怒还伤肝,在《黄帝内经》中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所以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别人犯错误,你自己生气,结果把自己的身体气出病,这不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吗?所以我们应该怎样?应该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当然,一个真正能够握住自己快乐钥匙的人,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平凡人,他切实能够做到古人所说的,宠辱不惊。发怒是拿别人的问题惩罚自己,我们要转怒为恕。什么是";恕";呢?恕就是要做到如其心,如谁的心?如对方的存心,能够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孔子有弟子来问,有没有一个字能够终身奉行的?孔子说,有,这个字就是";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弟子规》上也说,";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这句话很简单,但是你时时处处能用这句话衡量自己的行为,你就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就是你将要加给别人之前,首先扪心自问,我希不希望别人以这样的方式态度对我,如果我不希望这样做,那么也不能够这样做给别人,这个就是转怒为恕。

我们经常听一句话叫做否极泰来,怎么样做才能否极泰来呢?这个泰卦和否卦是两个卦,泰卦之中,乾和坤的位置是互换的,什么意思?他们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反省自己的不足,这就是古人所说";各自责,天清地宁";,遇到问题都是反省自己,我应该承担什么责任,那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结果就是天清地宁,吉祥安泰。这个否卦是相反,乾在乾的位置,坤在坤的位置,都是在自己的位置要求对方,指责对方,你应该怎么做,但是你没有做到,这就是";各相责,天翻地覆";。遇到问题是相互指责,相互挑剔,相互抱怨,说你应该怎么样,但是都没有做好,结果就天翻地覆。现在小到家庭夫妻之间的冲突,中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冲突,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冲突,都是因为人们不懂得这一个道理所导致的。

修身的第三个方面:从改过做起。人生最大的忌讳就是,明知道自己身上的过失,但是却不能更改,于是贻害自己的身心,乃至于丧失自己的生命。有些领导干部身上有一个最大的过失是什么?就是傲慢奢侈。怎么样改正这个过失呢?在《易经》上有这样一句话,";人道恶盈而好谦";。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厌恶骄满,喜欢谦虚的,这是古人观察天地之道观察出来的。

曾国藩家书中这样写道:家败离不开一个奢字,人败离不开一个逸字,讨人厌离不开一个骄字。一个家庭、企业、单位的衰败,都是(由于)这里的每一个成员过着过分奢侈浪费的生活,入不敷出。一个人,以前都在走上坡路,步步高升,突然转折开始走下坡路了,这个转折点何在呢?什么时候你认为自己的奋斗已经差不多了,可以享受一下人生了,你什么时候人生的转折点就出现了。一个人讨人厌,让人不喜欢,就是过分骄傲,自以为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论语》上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前面还有两句话,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意思是君子对人都很恭敬,为人没有什么过失,处处想到对方的需要,对每一个人都彬彬有礼,所以他走到哪里,哪里才是自己的兄弟姐妹。

在易经之中一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六爻,六爻有凶有吉,但是只有一卦是六爻皆吉的,这个卦就是谦卦,谦卦的卦相是地山谦,高山本来是在平地之上的,但是在谦卦之中,高山是居于平地之下的。我们想一想,一个人才华横溢有权有势,就像曾国藩那样,这个时候,皇帝都可能会对他有戒心了,同行对他也会有嫉妒之心了,怎么办呢?他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非常小心谨慎,而且是推功于上,让利于下,把事情做好了,功劳可以给领导,没有领导的支持,我这个事情办不成;利益不能自己独贪独占,分给属下,这样无论上级还是下级都欢喜,都希望他有成就。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叫明哲保身,这个明哲保身,不是一个贬义词,";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就是观察了天地之道的基础上得出的。

 

爱民

 

第二个我们讲爱民。领导干部应该怎么样对待人民群众?

《六韬》记载周文王向姜太公请教怎么治国。姜太公说:";善为国者,御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慈弟也。见之饥寒则为之哀,见之劳苦则为之悲。";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对待人民就像父母对待儿女一样,就像兄长护爱弟弟一样。见到老百姓饥寒交迫发自内心为他们哀愁,看到老百姓劳苦奔波,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困难,也是发自内心的为他们感觉到悲哀。领导者爱人民应该是这样一种态度。历史上有很多地方官离别卸任的时候,老百姓扶老携幼都是哭着不希望他走,因为他们真正做到了爱民如子,视民如伤。

中国式管理和西方管理不同,中国领导人不仅是领导、管理、率领属下,还要像父母亲人一样关爱属下,教导属下,让下属有正确的做人态度。领导";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属下回报你的是什么呢?是竭忠尽智,尽心尽力完成自己的工作。但是现在很多领导干部仍然对老百姓麻木不仁,也爱不起来,这是什么原因?《论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通‘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如果一个人对父母都不能全心全意服务,对陌生的老百姓怎么可能全心全意去服务呢?孝悌是道德教育的根本,人生在世,对我们恩德最大的就是父母养育之恩。

父母对儿女的关爱是在点点滴滴,但是我们儿女的关爱是粗心大意,忽视甚至糟蹋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所以中国人造的这个字也有教育意义,父母慈爱儿女,这个慈上面是一个";兹";下面是一个";心";,告诉我们一个意思,父母的心念兹在兹,无时无刻不在儿女的身上,我们做儿女的,等父母老的时候也要像父母关爱儿女那种心来关爱父母,时时刻刻能够感受父母的需要,不要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留在我们生命中,不可弥补。这告诉我们要爱老百姓如爱子,首先从哪里培养起这个爱之心呢?从爱父母、爱兄弟培养起来的,这个爱心的爱是一致的,如果没有对父母的爱,你想全心全意爱老百姓也是做不到的,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用人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讲一讲用人,领导干部用人应该坚守的一些德行。

一是亲君子,远小人。亲君子,远小人,事业就会发展壮大,而亲小人,远君子,事业就会衰落。哪些人是小人呢?怎么判别我们身边的人是小人呢?

大道至简,《韩子》有一句话告诉我们小人的特点,凡是奸臣,小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顺着领导者的心思去说去做,目的是取得领导者的信任。领导者认为什么是好的,他一定跟着赞叹什么,领导者憎恶什么,他一定跟着毁谤什么,这就是小人最大的特点。

《韩诗外传》记载了赵简子的故事。他有一个臣子叫周舍,在他的门外站了三天三夜,赵简子派人问,你有什么企求吗?在门外站三天三夜?周舍说我别无所求,只想做一个犯颜直谏的臣子,每天跟在你的身后,把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特别是你的过失记录下来。各位领导,如果我们遇到这样一个属下,他过来在你的门外站三天三夜,你问他要干什么,他说要记录你的过失,你什么感受呢?一定认为他脑子有毛病,现在的领导干部要宣传自己的政绩还来不及,结果有一个人要跟在自己的身后记录自己的过失。但是赵简子却不是这样,他非常高兴,接受了周舍的请求,从此以后他走到哪里,周舍就跟到哪里,很小心地把他的一言一行都记录下来,每一天都有记录,每一个月都有汇集,每一年看看有什么效果,但是后来周舍过世了。有一次赵简子在和群臣饮酒,大家喝得很开心,他突然哭了起来,大家一看他哭了就不好再饮酒了,纷纷离开座席说,我们知道自己有过失,但是不知道自己过在何处,还请您明示不要再哭了。赵简子止住哭声说,诸位大夫都没有什么过失,我不过想到了自己的一个朋友周舍,他跟我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说一千张羊羔皮都不如一片狐腋有价值,一千个唯唯诺诺的臣子不如一个犯颜直谏的臣子对我有用。历史上商纣王的臣子都闭口不言,周朝则相反,所以商朝灭亡了。自从周舍过世之后我再没有听到过自己的过失,我知道自己离灭亡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所以我才悲泣。我们看到这个故事,就知道古代领导者是怎样的开明,知道用怎样的臣子对自己真正有帮助,那就是要用那些犯颜直谏、敢于指摘自己过失的人,这样他的过失才会越来越少。

二是尊贤使能。尊敬贤能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特别使用那些能够言传身教进行道德教育的人。为什么呢?假如你家着火,有人过来帮你把火扑灭,你一定对他感恩戴德,但是实际上那些上了年纪的人、有经验的人很早就告诉你,要把墙的缝隙补好,把这个烟囱做得弯曲一点,你这样做了,保证你终身不会有失火之患,但是你却不知道对他们感恩戴德。同样的道理,现在一个人被关进监狱,如果有人能够进入监狱把他救出来,使他免于牢狱之灾,他会怎样?他们家全家的人都会对这个人感恩戴德,因为他出来可以照顾妻子,赡养父母,教育儿女;但是问题是,那些教导人们仁义慈悌道德的人,告诉你";仁者爱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这样做了,保证你终身不会被关进监狱,但是有没有人对这些人感恩戴德?这是一个防患于未然的最好的办法。法律的制裁,可以把腐败分子判刑,但是他对国家造成的危害没有办法弥补了,所以这是伦理道德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学院,当然也包括我们党校、行政学院等等都应该把政德修养、政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来抓,所以习总书记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

三是慎用人才。慎用人才包括我们选拔人才要谨慎,《论语》孔子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很多人都厌恶这个人,说他不好,你要认真考察,为什么说他不好,可能这个人特立独行,其他人同流合污,他不愿意和他们一起做坏事,才被人厌恶;都说他好也要去认真考察,为什么他被人家说好?可能是被这个人提拔了,对这些人都有好处,所以他们才异口同声地说他好。

古人知道领导干部对社会风气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选拔一个领导干部之前也有很多观人的方法,观察这个人能不能胜任。《六韬》说:";问之以言,以观其辞";,问问题,要看回答有没有逻辑性;";穷之以辞,以观其变";,追根究底地问,看有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与之间谍,以观其诚";,暗中考察,看有没有隐瞒,够不够忠诚;";明白显问,以观其德";,直接提问,看德行如何,或是明知道答案,故意问,看德行如何;";使之以财,以观其贪(贪作廉)";,有得财的机会,看有没有贪心;";试之以色,以观其贞";,用女色观察,看女色面前是不是能把持自己;";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告诉一件事情很困难,看有没有勇气去承担;最后,";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喝醉酒,看是否酒后失言。

这些都是古人长期积累下来的观人方法,这些都是抛砖引玉,更多的精彩内容都在《群书治要》里,所以这一本书是我们学习中国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理论的入门课本。像唐太宗一样,他知道马上可以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他非常虚心地从古圣先贤那里学习治国平治天下的理论,才派魏征等大臣编这本书,他们非常用心,从浩如烟海的这些经典之中精挑细选,成就了这一本书,把这一本书读通了,你也就了解中国传统的治政精髓。

加强政德修养重在知行合一

 

在互动环节,大家积极发言,讨论热烈。

针对学员提问的";年轻干部该如何加强政德修养做好本职工作";的问题,刘余莉教授认为,年轻干部代表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所以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的领导干部更应该加强学习,中宣部打造的手机APP—;—;学习强国,里边有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都非常好,也都是精挑细选的,我们学习要抓住重点,主要任务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群书治要》就非常适合领导干部来阅读,《群书治要》共50万字,很多的领导干部没有学过文言文,比较难于学习,所以我们有些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他们把这个50万字的内容精挑细选了360句编成了《群书治要360》,意思是什么?就是你每一天学一句话,一年还能学360句,这360句能够落实在你的学习工作之中,对怎样做领导干部,对教育儿女、家庭和睦都非常有帮助有启发。学习传统文化重在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就是说我们学传统文化的时间越长越好。就像我们的衣服放在衣柜里,衣服本身没有香味,但是柜子里有麝香,我们衣服放得久了,上面也会有香味,一样的道理。为什么古人出口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因为他从小读的";四书";";五经";给了他这样的教育,比如说《论语》上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读书人立足于求道,立志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以自己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为耻,这样的人就不足一提了,不用给他讲大道了。《大学》说:";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他开口就是天下,他的胸襟就是胸怀天下,心系苍生,那么他从小读这样的经典,他长大也会说出这样的话,就像范仲淹、林则徐、文天祥等等,他们说的这些话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有的学员提出,";和珅作为清朝的大学士,应该熟读了不计其数的圣贤之书,而且对这些书的精髓也是掌握的,可是他最后的结局还是不免落入贪腐之渊,身败名裂。那么,再看我们现在的很多高级领导干部,他们也受到了多年党的领导教育,可是在执政之中也落入了如和珅般同样的道路,那么年轻干部虽然也读了很多书,应该怎样才能避免落入不正之道";,刘余莉教授认为,我们有些领导干部虽然读了书,可是还是没有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有一句话叫";知易行难";,就是指他们虽然读了,但并非真的相信,并付诸行动。比如,这儿放了一块金子和一块石头,那我们一定会去拿这块金子,不会去拿这块石头的,可是我们现在还是有人去拿这块石头,那是因为他们不是真正知道金子的价值比石头重。古人说,";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这是一个规律,即使这些钱送给他,他不敢要,也不敢接受,可是和珅为什么敢要呢?就是因为他并不是真正的相信,他也不是真正认为这样的财富会给他带来灾难,会以不好的方式败散掉。所以";知易行难";,";知";就是真正知道,而";行";是在";知";的基础之上,两者不可分,所以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和讲话中,肯定了王阳明的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心学有两个重要的理念,第一个是";心即理";,第二个是";致良知";。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把人的良知给唤醒,我们知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可以把诗倒背如流,可是我们吃饭的时候还是会把白花花的米饭扔进垃圾桶里,浪费得到处都是。我们学习传统经典,不是为了背诵的,也不是谈玄说妙的,而是真正帮助自己提升道德境界的。所以说,加强政德修养,做到知行合一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