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共襄迎新春,墨香四溢寄情深——2025“墨香启春”苏台迎春交流活动圆满举办

2025-01-19    来源:文化交流处     作者:王如意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农历蛇年即将到来之际,2025“墨香启春”苏台迎春交流活动于1月16日下午在江苏中华文化学院圆满举办。活动由江苏中华文化学院主办、中国标准草书学社承办。江苏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江苏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刘步健,江苏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一级巡视员李卫华,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长、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徐利明,中国楹联学会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楹联研究会会长、江苏省政府原副秘书长周游,以及来自台湾高校的师生代表和部分江苏书法家齐聚月牙湖畔,笔蘸浓墨,挥春送福,共同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同根同源,共叙两岸深情厚谊

新春佳节不仅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更是深植于两岸人民心中的独特中华文化符号。活动以书法交流的形式将两岸同胞的深情厚谊浓缩在一副副春联中,展示出“两岸一家亲”同文同书、同根同宗的血脉之情。

1737275623092.jpg

刘步健在致辞中表示,写春联、贴春联已成为全球华人最大的春节民俗活动,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靓丽的表达方式。希望通过一副副寓意美好、书法精妙的新春对联,使大家切实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江苏中华文化学院将以楹联文化为桥,持续开展更多文化交流和推广工作,让两岸青年携手同行,共同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两岸交流合作。

李卫华表示,江苏与台湾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紧密的现实联系。此次活动既是苏台两地在文化上同根同源的一次崭新呈现,也是两岸人民血脉相连的一次薪火延续。他表达了对两岸交流的美好祝愿:“愿这火红的福字、春联,为苏台两地人民带来吉祥与安康;愿这浓浓的墨香,润泽‘宝岛台湾’在文化的滋养下更加繁荣昌盛、充满活力;愿这份浓浓的情意,助力两岸人民携手并肩,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徐利明谈到,春联是华夏文化的瑰宝,写春联、贴春联的习俗已有悠久的历史,如今依旧散发着浓厚的年味。他风趣地分享了每年为《现代快报》副刊撰写春联的经历,并提到今年特别创作的春联:“辰巳相随多吉象,天人合一展宏图”,希望借此为即将到来的乙巳蛇年送上吉祥与祝福。他表示:“两岸青年学子在江苏中华文化学院这个平台上共同交流、传承书法艺术,正是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的生动写照。”

笔墨传情,共书新春美好祝福

活动中,书法家和台湾师生纷纷提笔,书写充满吉祥、喜庆寓意的春联和“福”字。现场墨香四溢,笑语欢声,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江苏书法家们个个笔走龙蛇,无论是遒劲的隶书、典雅的楷书,还是飘逸的行草,每一幅作品都寄托着美好祈愿。“圆画同心春永驻,情凝共识月长辉”,“蛇蟠中国福,燕舞九州春”……一幅幅风格各异、笔酣墨饱的书法作品,使人在墨韵里感受中华文化的恒久魅力,也饱含对台湾同胞的深深祝福。徐利明社长现场挥毫泼墨,为台湾师生撰写了蕴含台湾某高校校名的八个大字,苍劲有力,妙趣横生,引来现场一片掌声。

有的书法家边示范边讲解,为围观的台湾师生传授书法之道。不少台湾学生边学习边创作,现场玩起了“新花样”。不仅写“福”,还写“富”,写“顺”,写“满”,对联内容也充满创意,从“柳上春风到,梅中节日归”,到“岁岁平安节,年年如意春”,字里行间皆是对新年的希望和憧憬。

1737275654672.jpg1737275662631.jpg1737275668125.jpg1737275673389.jpg

来自台湾某大学的黄老师介绍,此次率领30多位师生来宁,深刻感受到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家在参访人文古迹的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书法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幽默地说:“我们同学里其实也‘卧虎藏龙’,在书法创作中展露出深厚的才华。”台湾学生特意创作并亲笔书写了“相须合德”四个字赠送给江苏中华文化学院,以表达对主办方的感谢和祝福。

台湾师生捧着书法家们刚刚挥就的春联与福字,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喜悦,纷纷表示要将满载祝福的墨宝带回宝岛,与更多亲友分享这段难忘的文化交流体验。

一脉相承,共推文化传承发展

为了让大家更深入了解春联的文化底蕴,周游会长介绍了楹联知识和江苏楹联工作的开展情况。他说,一副优秀的对联应具备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个性美、意境美和立意美,只有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结合才能写出妙笔生花的作品。江苏各级楹联组织完善,活动丰富,不仅年年举办城门春联征集和大型建筑春联创作活动,还通过“六进”(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景区)推广楹联文化。周游期待未来两岸进一步加强楹联文化领域的合作,共同拓展中华文化的交流场域。

一位刚刚在南京完成文化研修的台湾学生代表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在南京博物院参访时,我们看到了许多以前只有在书上或照片上才能够看到的古文物,这次仅隔着一面玻璃,我就可以把它们收进眼底,这对于我们这些研究中国哲学的学生来说,既是一场视觉盛宴,也是一次非常好的文化体验。”几天来,他走在老门东里,“体会古人的生活,跟古人面对面做一场文化交流”;行至乌衣巷口,“走过古人足迹,体会诗中意境”;徜徉秦淮河畔,“感受到秦淮河承载着南京的历史文化血脉”。他还展示了刚刚在云锦博物馆购买的绣着龙形图案的领带,红火的围巾与精美的领带缠绕在脖颈上,象征着龙跃九霄、金蛇纳福。他借此祝福两岸同胞新年吉祥如意,也期待有更多机会再来参访学习。

1737275732010.png

在幽幽墨香中,2025“墨香启春”苏台迎春交流活动落下帷幕。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也是共同的宝贵财富和精神纽带。多年来,江苏中华文化学院组织的苏台文化交流活动,在苏台两地之间搭起了青春之桥、文化之桥、友谊之桥。新的一年,学院将与各界携手,继续为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而不懈努力。



两岸共襄迎新春,墨香四溢寄情深——2025“墨香启春”苏台迎春交流活动圆满举办
2025-01-19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农历蛇年即将到来之际,2025“墨香启春”苏台迎春交流活动于1月16日下午在江苏中华文化学院圆满举办。活动由江苏中华文化学院主办、中国标准草书学社承办。江苏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江苏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刘步健,江苏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一级巡视员李卫华,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长、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徐利明,中国楹联学会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楹联研究会会长、江苏省政府原副秘书长周游,以及来自台湾高校的师生代表和部分江苏书法家齐聚月牙湖畔,笔蘸浓墨,挥春送福,共同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同根同源,共叙两岸深情厚谊

新春佳节不仅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更是深植于两岸人民心中的独特中华文化符号。活动以书法交流的形式将两岸同胞的深情厚谊浓缩在一副副春联中,展示出“两岸一家亲”同文同书、同根同宗的血脉之情。

1737275623092.jpg

刘步健在致辞中表示,写春联、贴春联已成为全球华人最大的春节民俗活动,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靓丽的表达方式。希望通过一副副寓意美好、书法精妙的新春对联,使大家切实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江苏中华文化学院将以楹联文化为桥,持续开展更多文化交流和推广工作,让两岸青年携手同行,共同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两岸交流合作。

李卫华表示,江苏与台湾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紧密的现实联系。此次活动既是苏台两地在文化上同根同源的一次崭新呈现,也是两岸人民血脉相连的一次薪火延续。他表达了对两岸交流的美好祝愿:“愿这火红的福字、春联,为苏台两地人民带来吉祥与安康;愿这浓浓的墨香,润泽‘宝岛台湾’在文化的滋养下更加繁荣昌盛、充满活力;愿这份浓浓的情意,助力两岸人民携手并肩,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徐利明谈到,春联是华夏文化的瑰宝,写春联、贴春联的习俗已有悠久的历史,如今依旧散发着浓厚的年味。他风趣地分享了每年为《现代快报》副刊撰写春联的经历,并提到今年特别创作的春联:“辰巳相随多吉象,天人合一展宏图”,希望借此为即将到来的乙巳蛇年送上吉祥与祝福。他表示:“两岸青年学子在江苏中华文化学院这个平台上共同交流、传承书法艺术,正是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的生动写照。”

笔墨传情,共书新春美好祝福

活动中,书法家和台湾师生纷纷提笔,书写充满吉祥、喜庆寓意的春联和“福”字。现场墨香四溢,笑语欢声,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江苏书法家们个个笔走龙蛇,无论是遒劲的隶书、典雅的楷书,还是飘逸的行草,每一幅作品都寄托着美好祈愿。“圆画同心春永驻,情凝共识月长辉”,“蛇蟠中国福,燕舞九州春”……一幅幅风格各异、笔酣墨饱的书法作品,使人在墨韵里感受中华文化的恒久魅力,也饱含对台湾同胞的深深祝福。徐利明社长现场挥毫泼墨,为台湾师生撰写了蕴含台湾某高校校名的八个大字,苍劲有力,妙趣横生,引来现场一片掌声。

有的书法家边示范边讲解,为围观的台湾师生传授书法之道。不少台湾学生边学习边创作,现场玩起了“新花样”。不仅写“福”,还写“富”,写“顺”,写“满”,对联内容也充满创意,从“柳上春风到,梅中节日归”,到“岁岁平安节,年年如意春”,字里行间皆是对新年的希望和憧憬。

1737275654672.jpg1737275662631.jpg1737275668125.jpg1737275673389.jpg

来自台湾某大学的黄老师介绍,此次率领30多位师生来宁,深刻感受到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家在参访人文古迹的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书法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幽默地说:“我们同学里其实也‘卧虎藏龙’,在书法创作中展露出深厚的才华。”台湾学生特意创作并亲笔书写了“相须合德”四个字赠送给江苏中华文化学院,以表达对主办方的感谢和祝福。

台湾师生捧着书法家们刚刚挥就的春联与福字,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喜悦,纷纷表示要将满载祝福的墨宝带回宝岛,与更多亲友分享这段难忘的文化交流体验。

一脉相承,共推文化传承发展

为了让大家更深入了解春联的文化底蕴,周游会长介绍了楹联知识和江苏楹联工作的开展情况。他说,一副优秀的对联应具备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个性美、意境美和立意美,只有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结合才能写出妙笔生花的作品。江苏各级楹联组织完善,活动丰富,不仅年年举办城门春联征集和大型建筑春联创作活动,还通过“六进”(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景区)推广楹联文化。周游期待未来两岸进一步加强楹联文化领域的合作,共同拓展中华文化的交流场域。

一位刚刚在南京完成文化研修的台湾学生代表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在南京博物院参访时,我们看到了许多以前只有在书上或照片上才能够看到的古文物,这次仅隔着一面玻璃,我就可以把它们收进眼底,这对于我们这些研究中国哲学的学生来说,既是一场视觉盛宴,也是一次非常好的文化体验。”几天来,他走在老门东里,“体会古人的生活,跟古人面对面做一场文化交流”;行至乌衣巷口,“走过古人足迹,体会诗中意境”;徜徉秦淮河畔,“感受到秦淮河承载着南京的历史文化血脉”。他还展示了刚刚在云锦博物馆购买的绣着龙形图案的领带,红火的围巾与精美的领带缠绕在脖颈上,象征着龙跃九霄、金蛇纳福。他借此祝福两岸同胞新年吉祥如意,也期待有更多机会再来参访学习。

1737275732010.png

在幽幽墨香中,2025“墨香启春”苏台迎春交流活动落下帷幕。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也是共同的宝贵财富和精神纽带。多年来,江苏中华文化学院组织的苏台文化交流活动,在苏台两地之间搭起了青春之桥、文化之桥、友谊之桥。新的一年,学院将与各界携手,继续为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