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篇:弘扬中华文化 增进文化认同

2016-11-15   来源: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     作者:

 

   中华文化学院是以中华文化为纽带,开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的重要阵地。五年来,我院充分发挥省内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工作平台,深入开展中华文化研究,深化国情研修和文化交流,为增进海内外同胞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认同,为促进祖国统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图片34.png

   一、适应形势,深化国情研修和文化交流

   五年来,我院积极配合大统战格局,以服务于祖国统一、服务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为目标,采用多种形式,开展面向港澳台和海外华人华侨的国情研修和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了共识,凝聚了人心。

着眼于介绍国情和宣传政策,举办港澳及海外代表人士国情研修班。与江苏省委统战部合作,举办了5期港澳及海外代表人士国情研修班。针对研修班人员层次较高、经济界人士较多的特点,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开设各类专题讲座,讲解国家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政策、";一国两制";与香港问题,介绍江苏经济发展成就等,组织他们赴井冈山、延安、遵义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安排他们参观考察省内历史文化名胜和全省城乡建设成果。通过研修培训,帮助他们全面而充分地了解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阶段的历史与成就,增强他们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引导他们秉持讲大局、讲团结、讲包容的社会共识。

 

图片35.png

   着眼于增进认同和联络友谊,推进两岸四地青少年交流交往。做好两岸四地青少年的工作,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培育海内外同胞和衷共济、接续奋斗的社会基础,对于促进祖国统一具有战略性、基础性的意义。学院与江苏省海外联谊会、江苏香港文化促进会、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台湾国际教育旅行联盟总会、香港国民教育中心等机构合作,把港澳台地区青少年请进来,带江苏青少年走出去,积极开展两岸四地青少年系列交流活动。在江苏和台湾共举办了5期两岸四地青少年";新感觉";系列参访活动和1期苏港学生";情系中国心";交流活动,累计有港澳台和江苏30余所中学,台湾和江苏近10所高校的师生,1000余人参加。学院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需求,安排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先后组织他们参观南京的静海寺、天妃宫、总统府、玄武湖、中山陵、南京博物院、南京师范大学和台湾的孙中山先生纪念堂、故宫博物馆、松山文化创意园区和台湾清华大学等历史文化名胜及著名高校;邀请南京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开设中国近代史、中国传统文化等讲座;组织";我们都是一家人—;—;走进南京人家";、拓展训练、";青春有约";大联欢、营火晩会等活动,让两岸四地青少年同吃同住同行,面对面沟通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加深了港澳台青少年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中国近代史的了解,让他们亲身感受了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为两岸四地青少年架起了心灵沟通和研讨中华文化的桥梁,拉近了他们与祖国大陆的情感距离,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

 

图片37.png

   着眼于对口交流和专业需求,组织香港中小学教师参访活动。注重加强与香港教师的联系和交流,自2013年起,我院与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合作,组织为期5年的";光影寻情大地行";香港教师江苏参访系列活动。目前已举办四期,累计有近200名来自香港地区大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师参加。学院还接待了台湾中华基金会中小学教师参访团、香港将军澳官立中学教师代表团、香港路德会西门英才中学教师交流发展团、香港德贞幼儿园教师参访团、天主教香港教区幼稚园教师参访团等。活动中,学院组织来访教师参观南京、南通、扬州、无锡、苏州等地的历史文化名胜,为他们开设历史文化专题讲座。与此同时,更注重满足他们的专业需求,安排他们访问南京大学、南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市第一中学、苏州金阊实验小学、金陵神学院、省级机关第一幼儿园等学校,开展教学交流。通过参访和专业性的对口交流,增进香港教师对江苏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加深他们对祖国历史文化及内地教育的感知。

着眼于两岸亲情与乡情的融合,开展";苏台一家亲";交流活动。南京是民国时期的首都,在两岸民众心中有着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情感。学院着眼于加强两岸普通民众的亲情与乡情的融合,充分利用这一便利条件,与江苏省海外联谊会、省台联等单位合作,举办了两期";苏台一家亲";交流活动,来自台湾中国统一联盟高屏(高雄)分会的成员共60余人参加。学院向他们介绍大陆政治制度概况和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组织他们参观南京江宁区新农村建设成果和在宁的台资企业,游览中山陵、总统府等近代历史文化景点,安排他们与南京市秦淮区月牙湖街道9个社区的负责人就环境保护与社区建设进行座谈,以现实生活中的共同话题谋求心理上的共鸣,拉近距离,增强他们与大陆同根同祖、同有一颗";中国心";的意识。

 

图片41.png

   着眼于对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做好境外培训与交流工作。学院先后组织两期党外县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学员共50余人赴新加坡和美国等国学习,组织省统战系统和社会主义学院系统共8个批次近50人次,赴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智利及台湾等地,参观访问当地高校,就文化教育、文化交流等工作进行考察学习。与俄罗斯莫斯科州国立大学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根据该协议,未来将借助莫斯科州国立大学";汉语暨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这一平台,增强旅俄华人华侨对祖国的文化认同,更好地开展以两国青少年为主的文化交流活动,并开展双方共同感兴趣的学术研究、教育交流、文化沟通,为中俄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长期发展做出贡献。

 

图片43.png

   二、整合资源,加强中华文化教学与研究

   五年来,我院以中华文化专业教研室为抓手,以课题申报、论坛和学术研讨为载体,以文化统战、江苏地域文化、港澳台与海外统一战线作为重点研究领域,加强中华文化研究,积极推进中华文化进课堂。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五年来,学院先后承办了第七次全国中华文化学院工作会议暨";中华文化与和谐社会";论坛、";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研讨会";、中华文化学院召开的全国性教学研讨会,5次参加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全国性文化学术论坛,2次参加中华文化学院港澳台问题学术研讨会,2次参加中华文化学院教学研讨会。此外,还参加了中华文化学院中华文化研究中心年会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等会议,有效推进了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和兄弟社会主义学院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

 

图片33.png

   不断强化理论研究。学院根据统一战线发展的新形势和具体工作实际,充分挖掘院内人员专业特长和科研优势,组织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研究、港澳台研究以及网络统战、统战宣传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五年来在各类学术期刊及有关会议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0余篇,并荣获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及省统战理论研究会多项奖励。参与中华文化学院组织的《中华文化专题教学读本》的教材编撰,承担其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与领导干部修养";章节的编写任务。与此同时,学院借助社会力量开展科研,分别从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省社科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博物院等高校、科研院所,聘请哲学、历史、文学、中医、民俗等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为特约研究员,参与科研工作。有关专家教授以特约研究员名义,独立发表各类学术文章10余篇,有力地提升了科研层次。

 

7、2013年7月我院与省档案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JPG

   加快推进文化进课堂。学院立足";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以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解读与经典文本解读为重点,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进课堂。邀请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为党外县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民主党派骨干培训班等重要班次学员开设《中华文化的六字思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品味南京》《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书画鉴赏》《传统文化与为官做人》等讲座,提高学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与传承。

   三、打造平台,扩大对外宣传和社会影响

   五年来,广泛运用学院资源和社会资源,以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文化认同为宗旨,以江苏地域为特色,加强文化交流平台建设,创办《雅集》杂志,成立江苏书画家联谊会,开设文化学院网站,初步探索了文化统战工作新路子。

 

 图片5.png

   创办文化性统战刊物。创办文化性统战刊物—;—;《雅集》,这在全国社会主义学院系统为首创之举。《雅集》既是学院对外交流的新平台,也是加强统战文化建设、服务统一战线发展的新尝试。目前,《雅集》已出版12期,不仅成为统战领域和文化领域中的一份精品刊物,得到了省委领导同志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也成为扩大学院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在《雅集》办刊中,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7 我院文化性统战刊物《雅集》已出版十二期.jpg

   一是彰显刊物特色。《雅集》内容定位为";百年江苏、人文菁华";。在刊物特色上,突出统战性,精心策划主题,以讴歌统一战线事业发展,宣传统一战线优秀人物为宗旨,体现统一战线的大团结、大联合主题。注重文化性,坚持对优秀文化的坚守和弘扬,并在内容的叙述方式和语言风格上体现文化性。强化可读性,在排版设计上提高文字可读性,在视觉效果上注重美感,提升读者慢阅读的能力。

 

IMG_0222.JPG

   二是广泛联系作者。通过召开座谈会、向名家约稿、作者推荐等方式联系一批省内乃至海外的作家、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扩大了作者范围。初步形成了由核心作者、主体作者、社会投稿者构成的高素质、多层次的作者队伍。

   三是创新传播方式。面对网络媒体发展迅速、影响广泛的新形势,积极思考传统纸质媒体的应对问题,在2015年11月推出了微信公众号";雅集文萃";。截至目前,已推出文章近30篇,单篇文章的最大阅读量近3600余人次,且人数增长趋势明显。";雅集文萃";作为一种尝试,还需不断探索和完善,但就运作以来的情况看,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雅集》的传播效果,有力推动了统一战线的宣传。

   四是扩大发行与宣传。目前,《雅集》发行范围已涵盖省内机关、重要企事业单位,全国社会主义学院系统,省内外有关领导、专家、社会知名人士,港澳台及海外人士,社会读者等。每期发行数量约5000册。同时,《扬子晚报》以及香港《瞭望中国》等先后对《雅集》作了介绍,并在相关培训和对外交流活动中分发《雅集》,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五是加强对外合作。与省档案局签署协议,联合开设";名人档案";专栏。双方通过深度开发档案资源的见证价值,宣传民国以来江苏文化名人、重大历史史实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发挥《雅集》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文化认同的作用。与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合作成立";《雅集》笔会中心";,为《雅集》作者的创作与交流提供场地和服务。

   成立江苏书画家联谊会。联谊会依托我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资源,以书画为载体,以艺术为媒介,广泛团结海内外的书画界人士,积极开展书画艺术交流。目前已聚集省内及香港、海外等30余名书画名家,形成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依托联谊会这个平台,组织书画家笔会等现场创作活动,形成了一批书画精品。在省内外参与或组织";苏澳雅集—;—;江苏澳门书画家作品联展";";萧晖荣书画作品展";";静穆幽深—;—;李业中国画作品展";";解读王蒙—;—;徐文藻中国画作品展";等一批重要画展,充分展示了联谊会成员的书画艺术造诣,扩大了联谊会的社会影响。与江苏省海外联谊会、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美术馆联合举办《大道留真•宋玉麟》首发式座谈会,吸引了来自全省文化艺术界、出版传媒界60多人参加座谈,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与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合作成立";江苏书画家联谊会创研中心";,进一步拓宽了平台的发展空间。

 

11、2015年7月我院与省海外联谊会、省美术家协会、省国画院、省美术馆联合举办《大道留真宋玉麟.jpg

   建立文化学院网站。建立了文化学院网站,努力使其成为一个传播文化、促进交流、展示工作的重要平台。网站设有";学院新闻";";文化交流";";文化研究";";文化广角";";江苏书画家联谊会";";雅集";等栏目,内容涉及学院文化工作动态、文化理论研究、文化历史人物与事件、文章赏析、书画展示等方面。网站以其风格典雅、形式活泼、内容丰富、更新及时等特点,赢得了广泛好评。

 

图片4.png

 

 

 

 

 

 

 

 

 

 

 

 

 

 

 

 

 

 

 

 

文化篇:弘扬中华文化 增进文化认同
2016-11-15

 

   中华文化学院是以中华文化为纽带,开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的重要阵地。五年来,我院充分发挥省内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工作平台,深入开展中华文化研究,深化国情研修和文化交流,为增进海内外同胞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认同,为促进祖国统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图片34.png

   一、适应形势,深化国情研修和文化交流

   五年来,我院积极配合大统战格局,以服务于祖国统一、服务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为目标,采用多种形式,开展面向港澳台和海外华人华侨的国情研修和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了共识,凝聚了人心。

着眼于介绍国情和宣传政策,举办港澳及海外代表人士国情研修班。与江苏省委统战部合作,举办了5期港澳及海外代表人士国情研修班。针对研修班人员层次较高、经济界人士较多的特点,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开设各类专题讲座,讲解国家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政策、";一国两制";与香港问题,介绍江苏经济发展成就等,组织他们赴井冈山、延安、遵义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安排他们参观考察省内历史文化名胜和全省城乡建设成果。通过研修培训,帮助他们全面而充分地了解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阶段的历史与成就,增强他们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引导他们秉持讲大局、讲团结、讲包容的社会共识。

 

图片35.png

   着眼于增进认同和联络友谊,推进两岸四地青少年交流交往。做好两岸四地青少年的工作,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培育海内外同胞和衷共济、接续奋斗的社会基础,对于促进祖国统一具有战略性、基础性的意义。学院与江苏省海外联谊会、江苏香港文化促进会、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台湾国际教育旅行联盟总会、香港国民教育中心等机构合作,把港澳台地区青少年请进来,带江苏青少年走出去,积极开展两岸四地青少年系列交流活动。在江苏和台湾共举办了5期两岸四地青少年";新感觉";系列参访活动和1期苏港学生";情系中国心";交流活动,累计有港澳台和江苏30余所中学,台湾和江苏近10所高校的师生,1000余人参加。学院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需求,安排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先后组织他们参观南京的静海寺、天妃宫、总统府、玄武湖、中山陵、南京博物院、南京师范大学和台湾的孙中山先生纪念堂、故宫博物馆、松山文化创意园区和台湾清华大学等历史文化名胜及著名高校;邀请南京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开设中国近代史、中国传统文化等讲座;组织";我们都是一家人—;—;走进南京人家";、拓展训练、";青春有约";大联欢、营火晩会等活动,让两岸四地青少年同吃同住同行,面对面沟通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加深了港澳台青少年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中国近代史的了解,让他们亲身感受了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为两岸四地青少年架起了心灵沟通和研讨中华文化的桥梁,拉近了他们与祖国大陆的情感距离,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

 

图片37.png

   着眼于对口交流和专业需求,组织香港中小学教师参访活动。注重加强与香港教师的联系和交流,自2013年起,我院与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合作,组织为期5年的";光影寻情大地行";香港教师江苏参访系列活动。目前已举办四期,累计有近200名来自香港地区大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师参加。学院还接待了台湾中华基金会中小学教师参访团、香港将军澳官立中学教师代表团、香港路德会西门英才中学教师交流发展团、香港德贞幼儿园教师参访团、天主教香港教区幼稚园教师参访团等。活动中,学院组织来访教师参观南京、南通、扬州、无锡、苏州等地的历史文化名胜,为他们开设历史文化专题讲座。与此同时,更注重满足他们的专业需求,安排他们访问南京大学、南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市第一中学、苏州金阊实验小学、金陵神学院、省级机关第一幼儿园等学校,开展教学交流。通过参访和专业性的对口交流,增进香港教师对江苏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加深他们对祖国历史文化及内地教育的感知。

着眼于两岸亲情与乡情的融合,开展";苏台一家亲";交流活动。南京是民国时期的首都,在两岸民众心中有着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情感。学院着眼于加强两岸普通民众的亲情与乡情的融合,充分利用这一便利条件,与江苏省海外联谊会、省台联等单位合作,举办了两期";苏台一家亲";交流活动,来自台湾中国统一联盟高屏(高雄)分会的成员共60余人参加。学院向他们介绍大陆政治制度概况和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组织他们参观南京江宁区新农村建设成果和在宁的台资企业,游览中山陵、总统府等近代历史文化景点,安排他们与南京市秦淮区月牙湖街道9个社区的负责人就环境保护与社区建设进行座谈,以现实生活中的共同话题谋求心理上的共鸣,拉近距离,增强他们与大陆同根同祖、同有一颗";中国心";的意识。

 

图片41.png

   着眼于对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做好境外培训与交流工作。学院先后组织两期党外县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学员共50余人赴新加坡和美国等国学习,组织省统战系统和社会主义学院系统共8个批次近50人次,赴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智利及台湾等地,参观访问当地高校,就文化教育、文化交流等工作进行考察学习。与俄罗斯莫斯科州国立大学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根据该协议,未来将借助莫斯科州国立大学";汉语暨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这一平台,增强旅俄华人华侨对祖国的文化认同,更好地开展以两国青少年为主的文化交流活动,并开展双方共同感兴趣的学术研究、教育交流、文化沟通,为中俄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长期发展做出贡献。

 

图片43.png

   二、整合资源,加强中华文化教学与研究

   五年来,我院以中华文化专业教研室为抓手,以课题申报、论坛和学术研讨为载体,以文化统战、江苏地域文化、港澳台与海外统一战线作为重点研究领域,加强中华文化研究,积极推进中华文化进课堂。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五年来,学院先后承办了第七次全国中华文化学院工作会议暨";中华文化与和谐社会";论坛、";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研讨会";、中华文化学院召开的全国性教学研讨会,5次参加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全国性文化学术论坛,2次参加中华文化学院港澳台问题学术研讨会,2次参加中华文化学院教学研讨会。此外,还参加了中华文化学院中华文化研究中心年会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等会议,有效推进了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和兄弟社会主义学院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

 

图片33.png

   不断强化理论研究。学院根据统一战线发展的新形势和具体工作实际,充分挖掘院内人员专业特长和科研优势,组织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研究、港澳台研究以及网络统战、统战宣传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五年来在各类学术期刊及有关会议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0余篇,并荣获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及省统战理论研究会多项奖励。参与中华文化学院组织的《中华文化专题教学读本》的教材编撰,承担其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与领导干部修养";章节的编写任务。与此同时,学院借助社会力量开展科研,分别从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省社科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博物院等高校、科研院所,聘请哲学、历史、文学、中医、民俗等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为特约研究员,参与科研工作。有关专家教授以特约研究员名义,独立发表各类学术文章10余篇,有力地提升了科研层次。

 

7、2013年7月我院与省档案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JPG

   加快推进文化进课堂。学院立足";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以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解读与经典文本解读为重点,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进课堂。邀请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为党外县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民主党派骨干培训班等重要班次学员开设《中华文化的六字思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品味南京》《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书画鉴赏》《传统文化与为官做人》等讲座,提高学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与传承。

   三、打造平台,扩大对外宣传和社会影响

   五年来,广泛运用学院资源和社会资源,以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文化认同为宗旨,以江苏地域为特色,加强文化交流平台建设,创办《雅集》杂志,成立江苏书画家联谊会,开设文化学院网站,初步探索了文化统战工作新路子。

 

 图片5.png

   创办文化性统战刊物。创办文化性统战刊物—;—;《雅集》,这在全国社会主义学院系统为首创之举。《雅集》既是学院对外交流的新平台,也是加强统战文化建设、服务统一战线发展的新尝试。目前,《雅集》已出版12期,不仅成为统战领域和文化领域中的一份精品刊物,得到了省委领导同志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也成为扩大学院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在《雅集》办刊中,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7 我院文化性统战刊物《雅集》已出版十二期.jpg

   一是彰显刊物特色。《雅集》内容定位为";百年江苏、人文菁华";。在刊物特色上,突出统战性,精心策划主题,以讴歌统一战线事业发展,宣传统一战线优秀人物为宗旨,体现统一战线的大团结、大联合主题。注重文化性,坚持对优秀文化的坚守和弘扬,并在内容的叙述方式和语言风格上体现文化性。强化可读性,在排版设计上提高文字可读性,在视觉效果上注重美感,提升读者慢阅读的能力。

 

IMG_0222.JPG

   二是广泛联系作者。通过召开座谈会、向名家约稿、作者推荐等方式联系一批省内乃至海外的作家、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扩大了作者范围。初步形成了由核心作者、主体作者、社会投稿者构成的高素质、多层次的作者队伍。

   三是创新传播方式。面对网络媒体发展迅速、影响广泛的新形势,积极思考传统纸质媒体的应对问题,在2015年11月推出了微信公众号";雅集文萃";。截至目前,已推出文章近30篇,单篇文章的最大阅读量近3600余人次,且人数增长趋势明显。";雅集文萃";作为一种尝试,还需不断探索和完善,但就运作以来的情况看,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雅集》的传播效果,有力推动了统一战线的宣传。

   四是扩大发行与宣传。目前,《雅集》发行范围已涵盖省内机关、重要企事业单位,全国社会主义学院系统,省内外有关领导、专家、社会知名人士,港澳台及海外人士,社会读者等。每期发行数量约5000册。同时,《扬子晚报》以及香港《瞭望中国》等先后对《雅集》作了介绍,并在相关培训和对外交流活动中分发《雅集》,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五是加强对外合作。与省档案局签署协议,联合开设";名人档案";专栏。双方通过深度开发档案资源的见证价值,宣传民国以来江苏文化名人、重大历史史实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发挥《雅集》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文化认同的作用。与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合作成立";《雅集》笔会中心";,为《雅集》作者的创作与交流提供场地和服务。

   成立江苏书画家联谊会。联谊会依托我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资源,以书画为载体,以艺术为媒介,广泛团结海内外的书画界人士,积极开展书画艺术交流。目前已聚集省内及香港、海外等30余名书画名家,形成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依托联谊会这个平台,组织书画家笔会等现场创作活动,形成了一批书画精品。在省内外参与或组织";苏澳雅集—;—;江苏澳门书画家作品联展";";萧晖荣书画作品展";";静穆幽深—;—;李业中国画作品展";";解读王蒙—;—;徐文藻中国画作品展";等一批重要画展,充分展示了联谊会成员的书画艺术造诣,扩大了联谊会的社会影响。与江苏省海外联谊会、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美术馆联合举办《大道留真•宋玉麟》首发式座谈会,吸引了来自全省文化艺术界、出版传媒界60多人参加座谈,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与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合作成立";江苏书画家联谊会创研中心";,进一步拓宽了平台的发展空间。

 

11、2015年7月我院与省海外联谊会、省美术家协会、省国画院、省美术馆联合举办《大道留真宋玉麟.jpg

   建立文化学院网站。建立了文化学院网站,努力使其成为一个传播文化、促进交流、展示工作的重要平台。网站设有";学院新闻";";文化交流";";文化研究";";文化广角";";江苏书画家联谊会";";雅集";等栏目,内容涉及学院文化工作动态、文化理论研究、文化历史人物与事件、文章赏析、书画展示等方面。网站以其风格典雅、形式活泼、内容丰富、更新及时等特点,赢得了广泛好评。

 

图片4.png